四川:产业链协同复工 如何畅通合作渠道?
本报记者 祖明远 蒋君芳 余如波 魏冯 何浩源 秦勇
生产线上飘起白色水雾,工人正用水冷却模具……3月16日,广安市前锋区,主要生产摄像头结构件的四川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全开,复工率近100%。该公司总经理张鑫介绍,公司生产的摄像头结构件正打包发往包括重庆在内的下游企业,大部分将组装成防疫急需的热成像人体测温仪,应用于公共场所。
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就可能难以运转,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成为当前全面深入推进复工复产的关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全省各地多措并举,有序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
现象
产业链供应链不畅 部分企业产能受影响
四川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2月14日复工。为何复工这么早?“外力起了一定作用。”张鑫说。早在2月11日,广安市经信局就收到外地相关部门恳请铭利达尽快复工的函,随即复工手续和防疫物资加快到位,铭利达迅速复工。目前,企业每天生产10万片摄像头结构件。
依托专业化分工合作,现代产业链彼此依存度也较高。记者调查发现,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很多企业曾出现因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导致无法正常恢复产能的现象。
因两个齿轮,四川阿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口罩生产线差点停工。不久前,该公司采购了口罩生产设备,组装时居然发现少了两个齿轮零件。零件由江苏企业生产,补发过来至少需 4天。
泸州鑫福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次氯酸钠供不应求,却因工业盐原料供应不畅一度濒临“断粮”。“每天要消耗300多吨,一度库存只够3天生产的。”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翔说。
作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长虹控股公司仅直接供应商就达4000余家。绵阳黄科塑胶有限公司是长虹的供应商之一,总经理刘杰自复工以来一直保持与长虹的沟通。“20多名员工无法返岗,缺技术指导,这些都制约产能爬坡。”刘杰说。
破题
加强产销对接 重构新的产业链
为帮阿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赢得主动,泸州相关部门协调四川邦立重机公司派技术人员到生产车间,对缺零件的口罩生产设备进行测绘、计算……通宵制作出齿轮,确保口罩生产线正常投产。
鑫福化工原料供应不足,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连发5封协调函,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原料物资车辆优先通行。
不仅仅是泸州。全省各地先后出台措施,实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在复工复产时打通产业链上遇到的堵点、断点,确保顺利达产。
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成都近期针对工业企业启动8个援企平台。通过援企平台,相关部门在省内联系相关企业作为“临时替补”,同时与外地经信部门对接,帮助企业恢复供应。
记者调查发现,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破解产业链“阻滞”难题,很多地方借此机遇着手重构新的产业链,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发布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城市机会清单》中,德阳共发布169条需求信息,其中120条来自企业,“包括解决方案征集、规划设计编制、项目建设、技术联合攻关、企业协作等。”德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易伟说,“发布机会清单,相当于释放需求,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寻找合作伙伴,构建新经济产业链。”
思考
企业主动自救 抢占转型“窗口期”
3月16日,长虹控股公司质量主管代世刚走进绵阳黄科塑胶有限公司车间。近来,他每周要到黄科塑胶车间一两次,指导完善工艺。
主动出击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同步复工复产,是长虹加强复工复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对4000余家供应商精准支援,长虹经过近20年打造的一整套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挥了作用。目前,该公司直接供应商复工率超99%。长虹空调海外市场开拓顺利,订单逆势上扬。“今年订单增加20%以上。”刘杰说。
重塑产业链信息渠道。广汉禽苗交易市场复市后,与京东商城共建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实现线上产销对接。该平台一个多月交易量超500万羽,“80%—90%的市场养殖户得以维持经营。”广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郑强说。
受疫情影响,自贡灯会暂停,自贡彩灯行业开始思考如何重构产业链。自贡灯彩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德春认为,推动产业分工,带动部分中小型企业转型为灯会活动中的板块供应商和服务商,将策划、设计、民俗等一并导入,为客户提供整套运营服务生态链,从而抱团过冬。
专家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