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19-09-30 13:20 的文章

趣事多!1999年我国首设黄金周引发旅游热潮

  1999年我国首设黄金周引发旅游热潮

  首个黄金周 旅游趣事多

  文\见习记者 习霁鸿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马上就要到了,不少人已经提前制定出游计划,7天长假,对于平时忙碌于工作或者学习的人们来说,着实是一个放松休闲和外出游玩的好机会;海南各市县、景区,此时也为迎接长假的到来,精心策划、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

  可在20年前,国庆假期还不是这个样子的,对于旅游业界和游客而言,当时“黄金周”“小长假”都还是新鲜的词汇,其中的趣事与忙乱也比平时多出数倍。

  手忙脚乱的导游

趣事多!1999年我国首设黄金周引发旅游热潮

  1999年国庆黄金周,团队导游颜南雄拍照留影。受访者供图

  1999年,我国首个国庆黄金周来得突然,旅游业手忙脚乱。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岛受到了很多内地游客的青睐,大量游客涌入海南,省旅游总公司国庆期间原定接待游客1000人,实际接待游客2600余人。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让旅行社又喜又忧。

  那个黄金周,海南椰晖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椰晖公司)共接了16个旅行团,其中规模最大的团有45人。“导游人手根本不够,所以只能借调一些文职人员去做临时导游。”海口市导游协会常务副会长、海南椰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南雄那时也是椰晖公司的一名导游,尽管已经过去了20年,首个国庆黄金周的“盛况”在他记忆里依然清晰如昨。

  椰晖公司财务主管王定艳当年就被“赶鸭子上架”,临时当起了黄金周的半个导游,负责接船、接机、协调餐宿问题。“完全没经验,心里又紧张又兴奋。”接受了几天紧急培训,熬夜背了几十页资料,刚刚大学毕业3个月的财务新人王定艳便硬着头皮去当导游了。

  在码头接船时,稚嫩的王定艳被夹在一群旅游业工作者当中,学着其他接船人的样子,艰难地将写有客人名字的纸牌子举过头顶来回挥动,试图吸引客人的注意。

  彼时网络还不普及,首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游客对祖国最南端的省份充满好奇,关于风土人情的各种问题接二连三地抛向王定艳,“偏巧我自己又不是海南人,海南的好多事情我自己都还不了解。”幸好,机灵的王定艳对此早有准备,随身带了培训资料,答不上来的时候就偷偷瞄上两眼。

  由于旅游车紧缺,省际客车被紧急抽调进行支援。“在车上,我们得一边给客人讲解,一边打电话落实酒店和餐馆,还要给司机指路,可以说是‘一心多用’。”颜南雄回忆,为了给游客多腾出一个座位,导游们都自带塑料凳乘车。

  住宿是另一个大问题。没有网络,预订、协调客房都只能指望手里的一部老式蓝屏手机。当时的手机通讯录还不支持打汉字,因此,包括颜南雄在内,所有的导游都随身带着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行程点所有酒店的前台电话。“一讲解完,立马摊开笔记本,对着本子上记的电话,一家一家开始落实住宿问题。”在9月底,三亚市的海边酒店已全部订满,市内三星级酒店房价也涨了50%左右。“一个团的客人不得不分开住在两三家不同的酒店。”颜南雄笑道。

  拥挤与尽兴并存的景区

趣事多!1999年我国首设黄金周引发旅游热潮

  1999年国庆节,琼海红色娘子军雕像前游人如织。蒙钟德 摄

  尽管出发前困难重重,一旦顺利成了团,游客们依然高兴畅快。

  颜南雄带着一个35人规模的上海团,从海口出发,经东线一路游玩至三亚,再经中线返回,“纯玩团,不去购物点”,5天4晚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兴隆当时被称为‘小东南亚’”,颜南雄告诉记者,由于上万华侨归国定居于此,带回了大量南洋的生活习惯和特色物品,兴隆华侨农场颇具东南亚风情,是旅途的重要一站。在华侨农场里,游客们白天游玩、品咖啡,晚上看秀、逛夜市,玩得不亦乐乎。“那时候大家都说‘北有北戴河、南有兴隆’,可见兴隆当时多么受游客欢迎。”

  在兴隆住上一晚,旅行团经陵水到达三亚。亚龙湾、大东海、天涯海角、鹿回头都是游客必去的打卡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