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19-08-29 09:40 的文章

科学网那年写基金申请书的点滴趣事

那年写基金申请书的点滴趣事

如今,国家自科基金申请在中国高校已经家喻户晓了,但三十多前的情况,却少有人知。如果回忆一下当年国家自科基金刚开始申请的情况,现在很多青椒们都难以想象出那时的场景,其中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实,那就是手写基金申请书,因为那时我国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和印刷技术还达到普通人都能应用的程度,基金申请书都是靠手写的,一个单位的所有申请项目的基本信息才由计算机汇总录入软盘。

申请书是手写的,自然也不可能和不需要查重,不认识的人也看不到彼此之间的申请书样子和内容,也不容易传播和相互学习借鉴。那时复印机极少,大家能保留的申请书底稿基本都是草稿版。

由于基金申请书是手写的,如果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并能绘制出几个工整漂亮的插图来,那申请书就会令人刮目相看,申请书的中标率就可提高很多。因为漂亮的钢笔字让评审专家觉得你很认真做这件事,接着会联想到你做科研的态度一定很严谨和细致,而科学发现很多都是靠细致观察而得的,进而可评估你未来完成项目可能性和预期成果。哈哈,书法真也可以令人浮想联翩。

还记得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当年俺的老师有一次要我学习草拟一份基金申请书,自己恰好听说兄弟系有一位黄先生每申请必中,俺就虚心去请教那位先生。见面时,他先从办公室屉子抽出了一份申请书草稿,这一下子就把我镇住了,他那手钢笔字简直就像铅印的仿宋体,排版行距和字体大小也恰到好处,让人有欣赏硬笔书法之感。

我不禁先从询问黄先生怎么能写出这么漂亮整齐的申请书开始。黄先生告诉我,他写的字需要用粗细适中的钢笔头,书写前需要用小方格作文信纸垫在申请书稿纸的下面,然后放在玻璃板上,下面再用电灯照射,使方格子投射到书写的白纸上,这样对着方格填字,一笔一划撰写,自然就很整齐了。至于作图,那年理工科学生都知道的,这需要用到一套绘图笔。黄先生说,图的线条大小他都要参照正式出版图书样子来描绘。而且,抄写正式稿不允许有书写错误,需要选择每天精神头最好的时候。按这种要求,不说钢笔书法功夫和制图功底,上万字的图文并茂申请书写抄完,可要花上好几天的功夫。

说到这,我已经领略了申请书撰写的第一条要领,那就是认真。黄先生的认真劲我已经不用再多说了。

至于硬笔书法,可不是一两天就能速成的,黄先生说他是文革时期几年闲着时练成的。这一点可把我难住了,因为俺的钢笔字实在是不敢恭维,再怎么认真也做不到使书法好起来。

可以想象,如果手写字体大小不一,形状难辨,东倒西歪,行距不一也不平整;如果绘制的图同样歪歪扭扭,模糊不清,丑陋难看,这不仅评审人看不下去,而且一页纸也写不了多少内容,特别是工科申请书,很多原理技术实验工艺复杂,没有图表达真还不容易说清。

有句老话叫做见字如见人,仅申请书的手写字与图的美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申请人认真做事的差异。

哈哈,那天与黄先生见面除了变成谈书法之外,自然还请教了点内涵的东西。他告诉我,如果申请书的标题和关键句等能用上机理、行为、演化、动力学、模型等词,并往这些方面去思考问题和撰写研究内容,就显得更加接近基础研究一些,工科领域过去都很少做这个层次的。尽管这些词汇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甚至觉得很老套路,但在那时还是很新鲜的。那年工程学部的基金申请书如果能够写上机理、行为、演化、动力学、模型什么的,那就是很新鲜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啦。

那次拜访黄先生,使自己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但由于当时申请基金是可有可无的事,大家的科研领域不是做基础研究的,也不会刻意去申请基金。自己当时感觉自己是做工艺技术的,觉得没有必要去申请基金,也导致了自己待到了全国高校申请基金进入高潮阶段,才跟着进去写申请书,可那个阶段基金申请可不太容易申请到了,硬笔书法再也不起啥作用了。

不过,那年有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其申请书一定令人刮目相看的这段历史,还是值得一提的。

昨晚所乘飞机晚点,此文系在机场候机时无聊之作,下午略加修改而成,发给正在期盼今年基金中标的申请者们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