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20-08-13 10:13 的文章

蔡�:中國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未富先老和勞動

蔡�:中國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未富先老和勞動力短缺

字號:

2017-03-20來源:鳳凰財經

  鳳凰財經訊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是“兩會”后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旨在“與世界對話,謀共同發展”,今年于3月18-20日舉行,以“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為主題。鳳凰財經全程報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在論壇上表示,中國人口的問題不是數量問題,而是人口的結構,特別是年齡結構和人口的素質問題,主要表現在未富先老和勞動力短缺兩個方面。

  至于怎麼解決人口紅利的消失?他指出,要想辦法把農民工留在城市,就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其中的關鍵點就是戶籍制度改革

但是目前戶籍制度改革推進的速度還不夠快。他表示,難點在于城市化,特別是把農民工變成市民是要付成本的,他們的基本公共服務,他們的各種社會保障是要有補貼的,是要有財政支出的,這部分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明顯的做出,在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之間的合理的分配。

  以下為演講實錄:

  蔡�:大家下午好。當講新型城鎮化的時候,在中國它的含義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那麼以人為核心呢,其實就是講人口的問題。最近,我們剛開完兩會,兩會中有一個很有名的說法,說中國100年都不會缺人口,它是指數量。但是同時我們也知道,我們中國人口的素質,就是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還不夠。我還要補充一個,中國人口的結構也變得不像過去那麼有力了,因此中國不是人口數量問題,是人口的結構,特別是年齡結構和人口的素質問題。

  我們先看看人口的結構是什麼含義。人口結構在中國主要的表現,宏觀一點說叫做未富先老,人均GDP還沒有達到那樣的階段,但是我們的老齡化程度已經到了那樣的階段,這是第一點,比較宏觀的。更直接反映在我們現實的經濟中就是勞動力的短缺,講勞動力短缺不是指高技能的短缺,指高技能永遠短缺,而是指普通勞動者,非技能勞動者的短缺,到目前為止因為勞動力短缺,普通勞動者的工資上漲速度非常之快,已經快于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

  因此,我們知道工資上漲速度快于勞動生產率的速度,就意味著單位勞動成本的提高,也就意味著中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在比較快的喪失,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當前企業投資缺乏動力,投資回報率也在下降,導致潛在增長率下降,實際增長率也在下行的趨勢之中,這就是我們當前遇到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歸結為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

  怎麼解決,其實我們知道,過去很多年,大規模城市化帶來了很好的勞動力的供給,人力資本的供給,導致資本回報率比較高,資源重新配置還帶來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那麼這些因素呢,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都會減慢。

  因此我們看看城市化還有沒有什麼潛力,當然有潛力,剛才程國強先生已經講到了,說我們在常住人口城鎮化和戶籍城鎮化之間還有一個差別,就是農民工進到城市,在這工作,時間也不短,但是沒有享受到基本的服務待遇,因為他們的勞動力供給是不穩定的,第一他們不穩定在一家企業里,也不願意有一個穩定的勞動關系,第二他們到了40歲就想著我終究不能在城市長期居住下去,不能養老,因此我要照顧老人孩子,就要回去,回去也要就業,但是從生產率高的城市部門退回到生產率低的鄉村部門的話,你的生產率就要后退,因此這些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是不利的。

  因此我們就要解決怎麼把這部分人留在這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有1.7億在城市的農民工,把這部分人留下就是新的城鎮化,也就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其中的關鍵點就是戶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是學術界共識很高,決策界共識也很高,而且我們早就部署了,但是很長時間應該說推進速度不夠快,我們就努力推進,而且規定了,要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我們看到,過去兩年這個速度明顯提高了,今年已經達到了41%多,但是不是來自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工的落戶,而是通過你的行政區劃的改變導致的這部分增長,因此它解決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化問題,也解決不了以生產率提高為導向的城鎮化,因此我們要真正推進城鎮化。

  難點在于城市化,特別是把農民工變成市民是要付成本的,他們的基本公共服務,他們的各種社會保障是要有補貼的,是要有財政支出的,這部分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明顯的做出,在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之間的合理的分配。沒有得到分配的時候,農民工進城落戶帶來真正的好處,這個改革紅利也就沒有良好的預期加以分攤,因此導致地方政府,城市政府,缺少改革激勵。

  因此,我們應該創造一個更好的制度條件,合理分擔改革成本,合理分享改革紅利的預期,才能做到真正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