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6-05 15:12 的文章

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

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从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道路是破解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深入探讨中国道路的精髓要义及其意义,分享关于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的最新研究成果。5月25日,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进功教授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词;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原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教授致开幕词并作主题发言和会议总结;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原常务副书记郑传芳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钟明华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原系主任、福建省哲学学会会长徐梦秋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段虹教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有奎教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哲学教研部原主任林默彪教授,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德栓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虎学教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所所长张艳涛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爱军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海滨副教授、李彬彬副教授分别在大会作主题发言。大会分别由张艳涛和《人民日报》理论部记者、编辑李林宝主持。

  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学理研究的重大意义

  徐进功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备受关注。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生命,中国道路助力中国崛起,对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的学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学者要牢牢掌握解读中国奇迹话语权

  韩庆祥认为,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是中央党校科研管理体制的一种创新,旨在培育并引领学术研究团队,既使其成为中央党校学术人才培育高地,也要对重大问题发出中央党校的学术声音。这是一个学术团队展开学术研究并产生学术影响的大平台,要走出中央党校、走出国门,与国内外学术界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致力于从学理上深入研究“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力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研究方面走在前列。中国学者要牢牢掌握解读中国奇迹的话语权,对中国奇迹的最好解释,要到中国道路中去寻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实际上,从学理上阐释中国道路也是第一位问题。如何从学理上阐释中国道路呢?可以从五个维度。第一,定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主要回答“我是谁”“谁来领航”“往哪领航”的问题。性质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中国道路不走“邪路”和“老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领航的正确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引领力,奋斗目标具有感召力,组织动员具有领导力,实现蓝图具有恒定力,自我革命具有净化力。第二,定位:立足历史方位。就是要搞清楚“我在哪里”“我在何处”“从何处出发”,这是关于历史坐标及其坐标点的问题,十分重要。只有搞清楚“我在哪里”,才能搞清楚“走向何方”。历史方位有三个实践功能:一是保持清醒,不冒进、不保守;二是坚持与时俱进,三是明确工作重点,不折腾。从邓小平到习近平,都十分重视历史方位问题,以此引领中国道路的发展。第三,定标:明确战略目标。即明确“走向何方”。战略目标具有三大实践功能:一是明确前进方向,激发人们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二是明确奋斗目标,振奋人心;三是明确最大公约数,具有聚力作用。第四,定法:确定战略安排。即明确“走法如何”。党的十九大回答了“如何走”的问题,即“总框架”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路线图”为五大新发展理念和“两步走”战略,“牛鼻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五,定力:整合推动力量。即回答“动力何在”问题。它整合党的治理力量、市场配置力量、人民主体力量。三大力量的合力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量,并保持平衡稳定,从而推动中国大踏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