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5-31 00:44 的文章

微软没有“奇迹”

再超苹果重返全球市值第一,这些年微软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奇迹”却发生在硅谷科技光环变得暗淡的今天,微软带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

“尽管从股市上来看,微软的市值有起起伏伏,但其实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微软从来没有变过。”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说。

的确,PC时代巨头的微软“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是,科学技术的研究要隔一代或者二代才能开花结果。外界看来,微软是错过了一个时代,而微软自身来说,这也许正是技术持续投入的隔代效应应有的一个过程。”

于是,我们看到,2018财年微软营收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19财年前两季微软营收也高达666亿美元。如果重新审视这些年我们追的科技企业和所谓的科技光环,韦青说:“我在微软从事产品与技术推广的十余年中,亲身经历了从桌面计算机时代到移动电话,再到万物互联时代的发展历程。其实一直以来微软都在做同一件事,并且有十说一。”

“比如今年微软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全球移动大会’(MWC 2019)上发布的HoloLens二代新品,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微软已经为其核心技术做大量投入,当初的Kinect技术,看似用于游戏机的体感控制,其实已经开始为Hololens二代的横空出世打下基础。从第一代原型到最终惊艳发布,其中有太多的技术研发细节,包括新的芯片、新的算法、新的人机交互原理等等,这些都是如今科技企业追捧的热词。

但对于真正搞技术的人来说,说到底,HoloLens无非就是一个传感器+AI算法,按照被誉为HoloLens之父的Alex Kipman的说法,它其实就是一种“能量的流动”,是将软件基于物理世界建立起来的电子世界用光子呈现出来,是一种电子与光子之间的转换。这样说出来就显得特别平淡,不吸引眼球。但这也正是微软的工程师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微软的文化就是探索本源,厚积薄发。”

“云”上开战,为什么?

韦青说:“微软从落后到再度崛起,这其中是有前因后果的。”

“十多年前,作为海量计算与海量数据基础的云计算架构尚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同样的机器智能原理,却无法开花结果;而如今,这是一个“云为先,,移动为先的时代。”,人类逐渐进入到一个计算、数据与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微软也因此“起死回生”,但对微软来说,这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蛰伏。

从国际上看,云计算最早的玩家并不是IBM、Oracle、思科等传统的IT企业,而是亚马逊和微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

“微软是产品型、平台型的公司,提供的是用于赋能的平台和用于提高生产力的工具。”

2019财年第二季度,微软营收同比增长12%至325亿美元。其中,企业级云业务表现强劲,且Azure同比增长76%,带动整体智能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94亿美元。

Azure为何如此神奇?韦青介绍说,智能世界可比为人体,得有个大脑,同时还要有神经信号传导,边缘感知与行动能力,而且中央与边缘的关系是互为促进的。那么Azure作为覆盖全球的公有云服务,对应的就是世界大脑,Azure Stack作为私有云的基础,可比为神经丛,在细粒度到边缘和末梢智能的层级,就是类似于Azure Sphere的范畴了。所以微软的萨蒂亚·纳德拉常说,微软希望为世界提供的,就是一个拥有“无处不在的计算”和“无处不在的智能”(Ambient Computing & Ambient Intelligency)的社会。

“所谓的云计算,就是提供一种无处不在、大小随意的计算与数据能力,跟提供电和水这样的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一样,是现代化社会运营的基础服务。如果还不需要这种能力,与其说这种能力没有用处,倒不如说你的数据与计算量不够大,业务地域覆盖范围有限,若干个简单的数据中心或私有云就可以满足需求了。而数据与计算是进入智能化时代的两个前提条件,想明白这点,大家可能就要认真考虑一下为什么自己还不需要云计算的资源了。在一个真正的智能化社会,无处不在的计算和无处不在的智能是存在的前提。”

无处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智能。如何才能实现?

韦青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因果次第的路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智能是它发展的必经之路。云计算赋能无处不在的计算,联合万物互联就可以无处不在的数据,这三者的结合,加上目前机器学习的突飞猛进,就可是随时随地产生算法与数据支持的机器推理与决策,从而产生无处不在的智能。这又就解释了当下热门话题的原因和相互关系,不管是称为中央智能云,边缘智能云还是马上就会兴起的末梢计算和末梢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