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5-28 03:43 的文章

【特写】20岁的蒙牛,能否靠低温鲜奶再创造一次商业奇迹?

【特写】20岁的蒙牛,能否靠低温鲜奶再创造一次商业奇迹?

今年是蒙牛成立的第20年,也是中粮入主蒙牛的第10年。蒙牛突然发力的鲜奶业务,能不能再次复制特仑苏那样的成功案例?

赵晓娟

【特写】20岁的蒙牛,能否靠低温鲜奶再创造一次商业奇迹?

  记者| 赵晓娟

  编辑 | 牙韩翔

  “我不是生而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蒙牛的广告语如是说。

  按照蒙牛乳业1999年8月18日的注册日期计算,再过3个月,蒙牛将迎来其20岁生日。蒙牛的前10年赶上了常温牛奶(UHT奶)飞速发展的时机,最近10年蒙牛又开启了疯狂并购的模式,但20岁的蒙牛在与伊利的缠斗中赢少输多——2018年,二者年收入的差距是100亿元,这一年蒙牛实现的数字是689.77亿元,而伊利则为789.76亿元。

  如今,一个机会来了,它正在大张旗鼓地进入伊利还未全面布局的低温鲜牛奶。

  5月17日,蒙牛在京东商城的吃货节上推出的0脂肪鲜牛奶,开启了低温牛奶的价格战——低至25.9元一瓶(720毫升)的鲜牛奶还可以用199减50 的优惠券。这些保质期15天的鲜牛奶已经吸引了一些有瘦身需求、健身的人群,他们在评论中表示这款牛奶“口感清甜,适合健身饮用”。

【特写】20岁的蒙牛,能否靠低温鲜奶再创造一次商业奇迹?

  蒙牛推广的0脂肪鲜牛奶。

  这已经是蒙牛第三年推广鲜牛业务了,很显然,这次的推广力度显然要大于从前。借着价格战,蒙牛急于将区别于常温奶的鲜牛奶介绍给消费者。不过,在盒马鲜生北京门店的鲜牛奶货架上,蒙牛鲜牛奶算是新加入者,消费者更为熟悉的品牌可能是三元、光明、唯品,甚至盒马自营的日日鲜牛奶。

  在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于这类需要低温储存的新鲜牛奶需求已经成熟。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在今年的业绩会上也表示,鲜奶已完成供应链打造,以华东市场入手实现突破,零售渠道份额从全国第10跃居第3,鲜奶被蒙牛定位四大新业务的首位(其他三个是奶酪、植物基饮料、海外业务)。

  鲜奶又称巴氏杀菌奶,属于低温乳品范畴。蒙牛在年报中提及,低温产品的市场份额连续13年保持行业第一,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核心产品包括冠益乳、优益C、欧式炭烧酸奶以及股东达能旗下的代餐酸奶碧优卡趣滋。

  蒙牛在低温市场拥的优势,可以复制至同样需要冷链运输和储藏的鲜牛奶业务。

  “巴氏奶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华东华南发达地区的三线城市)。对于大企业而言,巴氏奶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类方向。”乳业分析师宋亮向界面新闻分析称。

  但因运输半径距离有限的原因,特定城市的低温奶市场并不容易攻破。区域巨头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无论奶源布局、冷链体系,这些不是外来企业可以轻易撼动。

  例如,三元鲜奶在北京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光明和达能在上海的低温乳制品市场占有份额最大,尤其光明是低温鲜奶的代表。

  蒙牛仍然有机会。除了上海、北京这种区域品牌强势的城市,蒙牛、伊利这样的巨头在其他主要二三线城市仍然有相当大机会。这两大巨头在这些城市不断加强低温、常温产品的布局,并不断影响着这些城市的市场份额。

  最为重要的是,从大环境而言,进口奶源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在增大,部分华东、华南区域性乳企因环保原因奶源成本不断上升,这不利于区域性小型乳企的竞争,却给了大型乳企如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整合机会。

  尤其是一些做得较差的区域性乳企,例如南京、福建等地的区域被整合的可能性就很大。而恰恰是华东、华南这些更容易接受巴氏奶的区域,正是全国性乳企需要切入的市场。

  只是,低温鲜奶已经不可能像20年前常温奶那样能迅速在全国开花,或者能迅速成就一家企业了。

  在1995年以前,中国乳品企业大多以生产低温鲜奶为主,因鲜奶不易长期保存导致销售半径有限,多数乳企以区域型发展为主,直到可以常温保存的利乐包装出现后,超高温灭菌技术后的牛奶放入利乐包便可以常温保存,半年甚至更长的保质期也适合长途运输,借此,开启了伊利与蒙牛迅速崛起的时代。

  某种程度上,伊利以及后起之秀蒙牛从区域乳企到全国性乳企巨头的蜕变,是借助常温牛奶(UHT奶)的普及完成的。

  1999年,从伊利离职的牛根生创立蒙牛,在2005年蒙牛的业绩便达到了100亿元,2005年蒙牛一句“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的广告语,让特仑苏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爆款,这一高端牛奶品牌可以说是蒙牛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产品——没有之一。

  包括特仑苏在内的液态奶在长达10年间为蒙牛业绩贡献了大部分的液体奶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