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10-04 18:59 的文章

股市是诞生奇迹的地方 存量保持系统的稳定

  上周讲存量和增量。存量保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增量提供系统活力。存量越大,增量对系统的影响力越小,效果显示的延迟性越强。存量和增量互为限制因素。

  存量与增量是我们理解系统——不管是有机系统还是机械系统的基础概念之一,也是我们从系统论角度对事物做整体把握的一个起点。

  这种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比比皆是。放完一浴缸的水,比放完半浴缸的水需要的时间长。如果浴缸里只有一点点水,不小心误拔了塞子,水就会放完。如果是满满一浴缸水,哪怕不小心误拔了塞子,也不会把浴缸里的水全部放完,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纠错。不把出水的塞子拔掉,只是把进水龙头关小,浴缸里的水是不会减少的,只是增加的速度变慢了。这是存量和增量关系在数量规模上的表现。

  规模越大,同等冲击给系统造成损害的延迟性越强,留给我们纠错的时间越长,越充裕。而且它们之间不是一种线性的等量关系,而是会形成一种0.667的比例关系。20公斤的击打力对体重50公斤的人造成的伤害为1,那么,40公斤的击打力对体重100公斤的人产生的伤害仅为前者的0.667倍。反过来,体重100斤的成人吃一粒退烧片是适量的,再多就会产生副作用,那么,体重仅50斤的儿童吃1/3片才是适量的,而非我们寻常认为的1/2片。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种非线性的规模效应。大企业总是比小企业更容易扛过危机的冲击,危机过去后也更容易恢复。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是发源地、重灾区,但最后遭殃且一蹶不振的是诸多中小国家。

  在股票市场上,我们也常常可看到这种非线性的规模效应。同样的底部整理蓄势,市值300亿元的股票可能只需要10天,但市值600亿的股票却需要30天,甚至更多。

  还有结构规模。能够吹倒一棵大树的风未必能吹倒一片小树林,能推倒一块大石头的力量却不能推倒同等重量的一堆碎石。

  前些年,经济学界最热门的话题是拉美化。而实际上,那些被当作拉美化典型的国家,除了有宏观政策失误的因素,更大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经济门类太单一,内部经济结构过于简单,企业个体的数量也太少。内部结构越复杂,越多样化,系统的适应力越强。

  这些浅显的道理常常会被我们做宏观分析时忽略,说明我们有一种对事物做复杂化、高深化解释的倾向。同时也有一种对复杂系统做简单的因素化与线性化解释的倾向。一方面是复杂化、高深化,忽略了常识和常理;一方面是简单化、线性化,把复杂适应系统当作简单的机械系统。

  一切有机系统都是复杂适应系统,具有演化过程不可知、演化结果不可测的特性。对这种系统,我们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在层次上,第一个是对事件的解释,这就是因果论做的。第二个层次是从行为角度去把握,这就是量化交易在做的事。量化交易能比建立在因果分析基础上的交易更胜一筹,不是没道理的。第三个层次是力求去理解系统演化的机理。

  横向就是切分,建立不同模型,去研究系统的不同层面、侧面或不同的子系统、子单元。人类的思想、思维是建立在一系列模型基础上的,连语言都是一种模型。不同的模型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模型来解决。不同模型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完全取决于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这方面,系统论强调的是“边界”问题——系统的边界和分析的边界。举例说,当我们研究宏观经济时,宏观经济就是一个系统。当我们研究宏观经济中的通胀问题,通胀便是个子系统……所谓分析,就是把局部从整体中切分出来,加以单独研究。

  虽然各个子系统互有关联,要把它准确地切分出来,形成明确的边界很难,但它绝对是必要的。只有明确了系统的边界,分析的边界,不越界,不混淆概念(模型),我们才能把分析工作做好。局部的研究越透彻,最后的综合效果就越好。没有边界,没有区隔,不同模型互相交叉,不同概念相互混淆,此问题用彼问题来解释,很容易做到,但却是分析的大忌。

  同样道理,当我们研究股市的时候,股市就是一个系统,要用股市分析的模型,不能用宏观经济分析模型和分析结果去解决。

  2008年底和2009年初,人们普遍预期2009年上半年没行情,行情要到下半年开始,就是用宏观经济来解决股市问题。结果,2009从开年涨起,涨到下半年,行情结束了。2019年同样如此。在去年末,有人总结了各投行对2019年的股市展望,普遍认为2019年市场不会太悲观,但也都普遍预计行情从下半年才会开始。有人说,大家都认为2019年不会差,那很可能2019年的最大“黑天鹅”就是股市依然很糟,因为一致性预期从没对过。但结果,2019年最大的意外是开年就涨。

  一致性预期常常是错的,但如果一致性预期包含了两个结论,那么错的就有可能是两个,也有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

  对2019年行情预期的时间错误,同样和我们以宏观经济模型来取代了股市分析的模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