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5-26 17:28 的文章

张宁创一个奇迹痛苦中徘徊8年选择坚持

在结束了长达一年多的夏煊泽《辉煌后的孤寂》的独家连载后,在讨论接下来做哪位选手的连载时,大家脱口而出的名字是张宁

张宁创一个奇迹痛苦中徘徊8年选择坚持



张宁与总教练李永波

张宁,一位28岁夺得世锦赛女单冠军、29岁夺得奥运会冠军、迄今已经33岁仍在为进军奥运会咬牙坚持的老将,在她长达20多年的羽坛生涯里,的确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味。在去珠海采访国家队集训期间,我们把做连载的想法告诉张宁,她欣然同意,还说自己也一直希望在退役后写一本书,记录下自己在羽球之路上走过的每一步,也算是对自己这段不平凡的青春岁月的纪念。不过,由于张宁前段时间忙于比赛,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我们诉说她的故事,于是我们就先请和张宁相识十余年的《北京青年报》记者李晖写一写他眼中的张宁,以此作为连载的开篇。

印象张宁


今年是我认识张宁的第14个年头,从认识之初19岁的希望之星,到现如今33岁的“羽坛老妖”(张宁在雅典奥运会夺冠后的自嘲),张宁始终坚守在羽坛第一线。要知道在一线做了这么长时间的运动员,而且是对体能要求颇高的羽毛球项目,甚至还是一位女性,这在世界上恐怕是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但张宁做到了,是什么让她坚持到了今天?我觉得她凭的是执著,这其中既有对羽毛球运动爱的执著,更有对人生最高目标绝不轻易放弃追求的执著。


初识张宁,那年她19岁,我亲眼目睹了她在尤杯决赛输给张海丽的那一幕

14年前,1994年5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十五届尤伯杯赛上,我第一次认识了张宁。严格地说,只是我认识她,她当时对我恐怕印象不深。那时候我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部的记者,采访了这届比赛。当时的记者队伍远非今日之庞大,从国内去前方采访这次比赛的记者大约不超过十人。记者不多,大家接触队伍的便利条件自然多了很多。但那时的张宁仅仅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小将。当时女队中既有已经扬名立腕的叶钊颖,也有正在当红的刘玉红,还有两对女双吴宇红/陈颖和葛菲/顾俊,相比之下张宁显得并不起眼。

按说张宁的机遇相当好,1993年下半年,中国羽毛球队教练班子有了重大变动,李永波接任副总教练之后,对教练班子以及队员阵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一批老将和老教练相继退役、离岗,一批年轻有为的教练员和年轻选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在1993年世青赛上,18岁的张宁在印尼雅加达塞纳扬体育馆举行的女单决赛中击败了年仅14岁的印尼姑娘张海丽,由此进入了中国队教练班子的视线。

1994年是李永波接手后的中国队第一次征战汤尤杯赛,而中国女队此前已实现了尤杯五连冠。当时,中国队的女单一号是叶钊颖,她在1992年18岁时出任中国女队的第三单打,在尤伯杯与韩国队决赛中一战成名,为中国女队实现五连冠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时隔四年之后,叶钊颖已成为中国队的头号单打;第二单打则由刘玉红(四川籍,现已病逝。)担任;年仅19岁的张宁作为中国女队的第三单打随军出征。

那时的张宁年轻气盛,打球特点是进攻凶狠有力,但欠缺经验以及控制场上变化的能力。在决赛前的比赛中,中国队的对手相对较弱,基本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抗。杀进决赛后,中国队赢来了老对手印尼队。印尼队当时的头号单打是赫赫有名的王莲香,而年仅14岁的张海丽刚刚出道担任第三单打。

印尼人对尤杯的渴望极为强烈,决赛当天,记者席、运动员和教练员席全被安排在了内场,说是席位,其实不过是在场地边上摆了几排座椅,而在记者和运动员席后面便是观众席。那天,体育馆内人山人海,连内场也是座无虚席。整场比赛,充满激情的印尼观众自始至终在呐喊助威,喧嚣声几乎将体育馆顶棚冲破,坐在一起的人要相互说话,只能大声喊叫才能听清,全场气氛极为紧张。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我忽然觉得脖子后似乎有人在吹气,回头一看,原来狂热的印尼球迷已经直接站到了我的身后不停地呐喊,那场景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恐怖。

在这种压力和氛围之下,中国女队和印尼女队的前四盘比赛打成了2比2平,中国队赢了第二单、第二双,丢了第一单、第二双。决定胜负的第五盘,由两队的第三单打张宁和张海丽出战。一年前,在这块场地上,张宁曾在世青赛女单决赛中击败过张海丽,因此赛前大家心中多少有些镇定,觉得张宁依然会重演世青赛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