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中国创造减贫奇迹
本报讯 记者赵加仑报道 “40年来,我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对40年来中国减贫成就进行了深入解析。
刘永富说,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通过实施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等措施,释放政策活力,解放生产力,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确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机制,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选派驻村工作队,加强扶贫一线工作力量,加大扶贫投入,强化政策举措,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保障,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
刘永富表示,经过6年努力,预计到今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85%以上,贫困村将退出80%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50%以上。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刘永富表示,回首40年扶贫历程,我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扶贫事业和扶贫工作的领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坚持精准方略,科学判断扶贫形势变化和贫困问题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分类施策,把精准理念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减贫的根本途径,坚持区域开发,坚持人力资源开发,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四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多方联动的大扶贫格局。五是坚持较真碰硬,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让减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六是坚持开放包容,始终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学习借鉴国际减贫经验,积极开展中非、中拉、中国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减贫合作,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