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创造新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全川广大干部群众——
勇立潮头 创造新奇迹
□本报记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正在转化为激励全川人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不竭动力。
在成都,刚过“而立之年”的高新区提出努力打造“六个先行区”,加快建成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在川南,刚刚被确定为四川唯一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泸州,正思考如何在四川向东向南开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改革如何再立潮头?开放怎样走得更远?全省上下,学习在继续,思考也在继续。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12月24日,随着数架直升机从我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空域起飞,此项改革迎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从一年前四川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以来,改革步步推进。新机制下的首飞仅是第一步,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雷开平说,继续为国家深化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积累“四川经验”,仍在探索途中。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共识进一步凝聚。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四川在全国最早探索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率先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可以说走在全国前列。”不过,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话题一转,农业农村改革仍待继续深化,四川将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让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向乡村留在乡村,让乡村聚“人气”、聚“财气”,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2月25日,全省一批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还有一批重点项目即将投入运营。“交通运输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和转型升级发展关键期。”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副处长胡厚池说,下一步,将紧紧抓住影响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改革释放蜀道建设活力。
因为改革创新,昔日被称作“烂泥沟”的达州市渠县万寿乡灵感村,一年之间就变身美丽庄园——村民住上小洋楼,用上液化气,坐上直达县城的公交车,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作为扎根在基层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万寿乡党委副书记、灵感村第一书记廖洋也有谋划,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快易地扶贫搬迁点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治等工作,确保灵感村未脱贫人口如期脱贫,尽快实现“四好”目标。
积极探索“走出去”,企业是主体。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斌说,改革开放40年来,企业从小到大,如今完成了中国、德国、美国三地曲轴制造的产业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公司将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曲轴发动机制造商这个目标迈进。”
推动落地落实见成效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需要务实的举措。
“当好经济体制改革‘排头兵’。”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表示,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基础设施补短板、开放通道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围绕全面创新改革、电力体制改革、信用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大突破创新力度。
“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走在西部全面开放前列。”省商务厅厅长刘欣说,找准推进全面开放合作的主攻点,将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国别园区开放口岸等开放载体作为开放合作突破口,大力推进中德产业创新合作园、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法成都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发展,积极打造“欧洲中心”,引进更多国际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在更高层次汇聚优质生产力要素。
纵深推进机构改革,以改革强化担当作为。省市场监管局局长万鹏龙表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重中之重,我省将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做好企业准入制度改革、产品准入制度改革、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知识产权注册和商标便利化改革等重点工作,落实“证照分离”、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名称登记改革等措施,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吸引高端资源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