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8-23 13:14 的文章

解析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密碼(解碼自信中國·中國何以創造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其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堅持以改革化解風險和挑戰,在與危機賽跑中領先一步﹔堅持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式,降低新舊體制轉換帶來的風險﹔堅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以穩定為改革和發展創造條件﹔堅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不斷提高宏觀調控水平﹔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建設,堅持推進風險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

 

  過去40多年,中國最鮮明的特征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經濟快速發展。改革意味著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換,若處理不當很容易發生經濟社會危機。經濟快速發展意味著要在幾十年時間裡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完的發展歷程,原有的經濟結構、發展方式、增長動力等平衡關系被打破,結構性矛盾、體制性問題和經濟周期性波動交互疊加影響,各種風險易發高發並可能集中釋放,也很容易釀成經濟金融危機。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在經濟轉軌過程中有的發生嚴重經濟危機,有的出現發展停滯,以致釀成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東南亞和拉美一些國家在追趕發展過程中,也曾發生過嚴重經濟金融危機。而中國在過去40多年裡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經濟增長速度有起有落,但從總體上看沒有發生嚴重經濟危機,堪稱世界奇跡。

  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也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經濟危機的基礎和關鍵。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超過90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4%,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2018年的約16%,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建成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制造業規模居世界第一,主要工業品產量穩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18年的2.8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從1978年到2018年,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5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5.8個百分點。可以說,正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才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成就,並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堅持以改革化解風險和挑戰

  過去40多年,在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國遇到過各種風險和挑戰,如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經濟過熱,亞洲金融危機后的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壓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以及產能過剩、杠杆率高企和重大經濟結構性失衡等。面對復雜嚴峻的風險和挑戰,如果諱疾忌醫或束手無策,就會使矛盾和風險不斷累積,最終釀成危機﹔如果病急亂投醫,就可能造成混亂,甚至加快危機的爆發,打斷正常的發展進程。我們始終堅持以改革化解風險和挑戰,強化危機意識,凝聚改革共識,加快改革進程﹔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敢於觸碰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堅持問題導向謀劃改革,聚焦主要矛盾推進改革。因而,在和危機的賽跑中,改革總能領先一步,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開辟道路。

  堅持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式

  經濟轉型和體制轉換是一個復雜的適應性進化過程,具有長期內生演化的特征,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改革必須考慮體制的初始條件,而初始條件又受經濟、政治、社會、法律乃至文化等長期因素影響,短期內難以發生突變。中國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在改革方式選擇上,沒有採取當時國際上有人主張的、后來被多國實踐証明為失敗的所謂“休克療法”,而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過不斷引入市場機制,逐步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直到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種漸進式改革,在引入市場機制時保持了原有經濟體系的平穩運行,用改革紅利消化前期改革成本,以改革早期收獲積蓄后期改革力量,降低了改革對經濟社會的沖擊,並在改革進程中逐步增強市場力量,逼近市場化改革目標,將改革帶來的利益關系調整控制在社會和公眾可承受的范圍內。從一定意義上說,這種改革方式實現了經濟轉型和體制轉換的“動態最優”。

  堅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