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5-20 23:32 的文章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在黄河“几”字湾,阴山山脉南的鄂尔多斯高原,横卧着我国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库布其沙漠,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过去,这里寸草不生,风沙肆虐,被称为“死亡之海”。几十年来,当地坚持“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沙漠治理模式,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在大漠中植绿治沙,大力推进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书写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诗。

3c4fe562e33eaeaa01410a62d2f8579a.jpeg

这是2018年8月1日拍摄的内蒙古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生态科技中心保留的沙丘(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这是库布其沙漠生态公园的景色(2018年7月1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是库布其沙漠生态公园的景色(2018年7月1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d25edef0dbd1a3d823076105ed0083bc.jpeg

这是库布其沙漠中利用黄河分凌减灾的水进行沙漠生态修复形成的沙漠湿地景色(2018年6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e53c2c2344dba74ea23082763fc20e6d.jpeg

这是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生态公园中一片绿色(5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奇迹。

c73ae05b7a083a53d53ba2d2fa5a465d.jpeg

4月1日,在达拉特旗银肯塔拉的沙漠中,治沙工人前往下一处种植点。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5月7日,在库布其沙漠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内,一名农艺师整理培育的沙生植物苗。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这是库布其沙漠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内的一个人工湖(5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d91015898b475d4469389f505898567b.jpeg

这是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生态公园的一处景观(5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5fb49806ed56775ed8f70cf090888eee.jpeg

这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不仅发电,还利用板下种植进行防风固沙(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d4d0d55a3bd4b1c3a495284ed0de8b18.jpeg

这是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生态公园景色(4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是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生态公园景色(4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14年,库布其沙漠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沙漠治理也成为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

内蒙古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生态修复景观(2018年7月1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f81357a007b6bfb45fa0c5099dacc17f.jpeg

内蒙古杭锦旗在黄河凌汛期向沙漠引水,让水患变水利,沙地变湿地,库布其沙漠北缘显现出“水沙共存”美景(2018年8月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