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新中国奇迹森林覆盖率约8.6%↗22.96%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中国人对这句话已经是耳熟能详,大家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这个感受的背后有数据支撑,解放前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8.6%,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时间保持在12%左右,而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40年时间里,森林覆盖率从12.98%上升到了现在的22.96%,相当于40年间多了10%的国土面积被绿化,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森林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个奇迹是怎么实现的呢?
黄海之滨,江苏盐城,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外人眼里,这里应该是富庶之地,可历史上却灾害横行。
李志清今年70多岁,是射阳县林场的老职工,据他回忆,当年为了保护家园,全县有十万人参加了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的义务劳动。其实,在很多中国家庭几代人的记忆中,义务植树都是一个值得回忆的话题。无论这样的盐碱滩涂,还是沙漠、戈壁、荒山、沟壑……能种树的地方,都有人在种树。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根据中国自然地理研究,没有人类开发以前的森林覆盖率大概是50%到60%,西边有一个很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耕文明到最后工业文明时代对森林植被都是一个破坏,每次战争都破坏很大,康乾时期到了21%,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的数据是8.6%。”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离不开森林资源。
沈国舫说:“比如修铁路,那个时候都要有枕木,开煤矿都要有矿柱,建筑很多是砖木结构为主,需要大量的木材。1953年就提出了绿化祖国,要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山荒地,另一方面当时采伐也比较严重。所以1949年开始,到1978年(森林覆盖率)老是在12%左右徘徊,一边在造一边在砍。”
新中国成立的30年里,为了养活几亿人口,长期垦荒种地,牧业生产,也带来了一些地区的生态危机。
沈国舫说:“一个叫水土流失;一个叫荒漠化扩展,国家必须要采取措施。怎么办?1978年中国第一个大型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始了,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横贯了整个北方的一条带,占国土面积42%的土地块上要进行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当时定了一个70年的计划。”
华维光是内蒙古通辽市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退休后,常年在科尔沁沙地拍摄风光。
华维光说:“当时没有植被,全是一片白白的,到处都是沙丘高低起伏,牧民还有放羊的,没有什么吃的,就是在沙丘上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