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8-12 07:51 的文章

飞夺泸定桥一战,红军将士如何在13根铁索链上创造奇迹

飞夺泸定桥一战,当年桥上没桥板,红军是如何冒着枪林弹雨、顺着13根铁索过去的?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飞夺泸定桥一战,红军将士如何在13根铁索链上创造奇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狭路相逢勇者胜。飞夺泸定桥一战,红军将士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铁索链”上刻着勇往直前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通讯员 熊 鹏

开国上将杨成武曾回忆说,打过这么多仗,最惨烈、最悲壮的,还是飞夺泸定桥。今天,迈步走上泸定桥,不过十来步就感觉桥体晃得厉害,奔腾不息的大渡河咆哮如故。

当年桥上没桥板,红军是如何冒着枪林弹雨、顺着这几根铁索过去的?采访中,曾从事泸定县党史收集整理工作的董祖信老人,为记者揭开谜底:“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之所以能创造奇迹,正是由于他们对信仰的执着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正门内壁上,记者看到这样一行文字:“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仰头凝望,那一笔一画都仿佛诉说着当年那次惊天动地的光辉战斗。

“听说红军有可能进攻泸定桥,守备桥头的国民党军队建议将桥上的铁链全部炸断。然而,有一支援军正在赶来,要经泸定桥过河,命令他们先不要炸桥,只需将桥上的木板拆去以防红军渡河即可。”董祖信告诉记者,“当时军委命令,要和敌人抢时间,限担任主攻任务的红四团在3天内从安顺场赶到泸定县。”

对于早就练就一副“铁脚板”的红军将士而言,3天行军160公里并非难事。可既要在仅容一人通过的绝壁上穿行,还要不时提防敌人埋伏,红四团第一天只走了40多公里。

1935年5月28日凌晨5时许,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再次接到命令:“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下泸定桥。你们要以最高速度的行军和机断手段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

为赶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杨成武通过各党支部向所有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动员,要求他们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他们就像一团烈火在幽深的山谷里飞速前进着,硬是在29日凌晨赶到了泸定桥。

泸定桥离河面有几丈高,由13根铁索组成。红军到达时,桥面上大部分木板已被拆除,只剩下铁索悬在空中。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两个团的兵力早在东桥头和山坡上构筑了工事,并不时用重机枪和迫击炮向红军一侧射击。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桥的敌人仗着天险,在射击间隙向红军喊话。

危急关头,红四团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决定从二连挑选出连长廖大珠等22名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夺桥突击队,三连官兵则从附近老百姓家中借来门板床板,准备铺桥使用。

下午4时,22名勇士每人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肩背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上湿滑的铁链,向对岸发起冲击。三连官兵则在连长王有才的带领下,每人带着一块木板,紧跟突击队一边战斗一边铺桥。

抵近东桥头时,敌人开始放火烧桥,危急时刻,勇士们一跃而起,冲过火海,与敌人展开搏斗夺下了桥头。就这样,红四团成功夺占泸定桥,为主力部队摆脱险境杀开了一条血路。

夺下泸定桥当天,跟随毛泽东过桥的警卫班战士陈昌奉很是疑惑:“这样险要的桥,我们一个班都可以守住,可敌人……”毛泽东笑着说:“敌人嘛,毕竟是敌人,他们和我们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是不能相比的。”

“第一,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坚决执行共产党的命令;第二,不怕死,不怕苦,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踩到我们脚底下;第三,必胜的信念,我们一定要胜利……”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讲解员杨菲菲告诉记者,当年杨成武在总结红军夺桥成功原因时说的这段话,道出了人民军队的“不能相比”之处,更道出了红军无往不胜的力量之源。

飞夺泸定桥一战,红军将士如何在13根铁索链上创造奇迹

标签: 飞夺泸定桥 红军

责任编辑:张薇

相关新闻

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精神“播种人”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章文 费建异   在长征中,红二十五军是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它人数最少,孤军奋战,却通过发动群众建立了鄂豫陕根据地,积极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成为红军长征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队伍。   红二十五军的发展壮大,与长征途中军民一心积极宣传红军思想、传递革命精神密不可分。追寻革命先烈们...

探访血战脚山铺旧址 6000红军血肉之躯筑起抢渡湘江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