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7-22 09:39 的文章

《深圳奇迹》:深度解析深圳“试验场”的激荡

《深圳奇迹》:深度解析深圳“试验场”的激荡

    【书籍信息】

    书名:《深圳奇迹》

    主编:张军

    书号: 978-7-5207-0736-7

    定价:62.00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内容简介】

    提到深圳,许多人就会想到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这些杰出的民营企业。深圳确实是民营企业的热土,而这些民营企业,不仅影响着中国发展,甚至对世界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些企业的成功既得益于深圳提供的条件,又为深圳未来的发展贡献了更多的机遇。本书为复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老师主编的作品,从深圳的地理环境、政策支持到产业、金融、转型等,全面解读深圳的成功经验。

    【作者简介】

    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核心经济学期刊《世界经济文汇》主编。2015年10月,张军作为“过渡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贡献人之一,与林毅夫、樊刚一起以高票获得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编辑推荐】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这样评价深圳: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也迎来了自己40周岁的生日。深圳发展的历程高度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从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都市,深圳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即将扬帆起航,更多的城市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先通过这本书来读懂深圳奇迹!

    【本书亮点】

    深圳,高度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

    40年前,深圳人口仅33万,只有几条像样的马路,最高楼只有3层……

    今天的深圳,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100米以上摩天大楼近1000栋,100%城市化……

    40年间深圳诞生了华为、招商、平安、腾讯、万科、正威、恒大7家世界500强企业,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

    深圳是名副其实的改革“试验场”

    40年来尽管风雨坎坷,深圳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试验场。它有1979年第一个引进香港的“外资”兴办的来料加工企业;它有1981年在蛇口第一个采用的建筑工程招标制度;它有1983年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全国第一张宝安联合投资公司的股票;它有1985年成立的第一个外汇交易中心;它有1987年第一个土地使用权的拍卖会;它有全国第一个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它还有1990年第一个探索出的国有资产三级授权经营的模式;它是建立劳动服务公司和实行劳动就业合同制的第一个尝试者,是最早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先锋,也是实行党、政、企业分离,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和引进招聘上岗制度的先锋。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发展基础薄弱的城市,为何深圳比全国其他城市做得更好?

    多数人认为深圳是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但这座“文化沙漠”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搞起了文博会,还发展了自己的动漫、游戏、音乐、演艺、旅游等文化大产业。深圳是中国的科技之都,从航天科技到材料技术,从制造到产品,是唯一有可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前沿的一座城市。虽然深圳市的高等院校相对匮乏,但是较于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其科技创新能力却十分突出。

    纵观过去近20年的发展,不难看出深圳在新一轮中国城市竞争格局中非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呈现快速的赶超态势,大有把“北上广”抛之脑后的姿态。

    为什么英国选择香港,中央选择深圳?

    就香港而言,1980年年初,制造业在本地的发展受到空间狭小、资源短缺、成本高涨、竞争激烈等因素严重阻碍。因此,借助珠三角的巨大优势,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迫在眉睫。对于内地来说,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使得资金监管较为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各大金融财团纷纷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并以此为跳板打开内地市场,这对于香港金融中心建设无疑是强心剂。港深两地合作为深圳带来的效益是可观的,甚至是惊人的。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GDP增速只有一年没有达到30%,超出50%的有6年,最高增速为83.53%,平均增速破天荒地达到52.11%。即使90年代的前5年,其GDP平均增速也高达40.66%。

    深圳是如何破解城市发展的财政与税收难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