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7-01 00:14 的文章

贵州京剧院创演出奇迹

一年365天,演员天天有戏演,市民天天有戏看。

仅今年上半年,贵州京剧院就演出了358场,预计今年全年演出场次将突破600场大关。而在2018年,贵州京剧院全年共演出590场,全年创收580万元,场次在全国专业京剧院团中首屈一指。

“在全国京剧院团都在因演出机会太少而忧虑的情况下,贵州京剧院创下这样的演出场次令人吃惊。在贵州这个京剧并不发达的省份,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他们不懈的奋斗和贵州地方政府的支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京剧名家张关正感慨地说。

高质量演出让贵州京剧名动四方

从2011年改制初期的一年演出几十场、基本没有市场收入,到今天演出的火爆,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深感来之不易。她认为,今天的成绩是多年来政府支持、京剧院坚持体制创新和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带来的良好效应。

侯丹梅回忆,2011年12月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院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这一改变让习惯了体制保障的员工一时间感到茫然无措,一些骨干演员开始另谋生路。人心的涣散让院长侯丹梅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留不住人,就没有了京剧院。”侯丹梅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广泛调研,根据文艺院团的艺术规律,制定了全新的规章制度,首先将演职员工的考核与奖金挂钩,此举立刻将演职员工拉回到排练厅。之后,该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大大提高了演员的积极性,刺激了艺术生产。

“演员最需要的是舞台”

贵州京剧院引进的人才杨炳旭告诉记者,在这里,严格的管理制度让演员们得到了很好的督促和锻炼,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展示机会,“而且,演出场次与收入挂钩,也对演员产生了很有效的激励作用。”杨炳旭说。

新的体制和机制,让贵州京剧院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他们平均每两年出一部精品大戏。继大型现代京剧《布依女人》之后,2011年6月创排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鱼玄机》,当年11月入选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并获得优秀奖;2014年5月,该院创排的大型历史京剧《黔人李端棻》在筑进行汇报演出,随即入选贵州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还有《王阳明龙场悟道》,在贵阳首场亮相后即获得专家与观众好评。这些精品剧目在中国京剧艺术节、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平台上频频亮相,一次又一次让全国观众领略了贵州京剧的风采,奠定了贵州京剧院在全国京剧行业内的重要地位。近几年,省外一些城市开始以采购剧目的方式,邀请贵州京剧院携精品剧目去演出,让优秀剧目在获奖的同时也走向市场。

让演员与观众都获得幸福感

贵州京剧院的名动四方也引来了本土企业的合作。2016年,贵州京剧院与中天集团合作打造方舟戏台,于当年9月8日隆重开唱。“戏台使专业京剧演员获得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收入大大增加,也让戏迷看到更多好戏。”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张明玮介绍说,方舟戏台自开唱至今已演出800多场,上演经典传统京剧剧目达一百多出,服务市民数十万人次。短短两年多时间,方舟戏台已成为贵阳市的一个文化新地标与重要的文化品牌。

方舟戏台让演员与观众都获得了幸福感,而由贵州京剧院联合业余戏曲团体搭建的“戏聚星期五”,则让更多的戏曲爱好者获得了参与、展示的机会。活动自2014年全国首创开办至今,已成功举办近200期,观众达6万余人次。

政府支持、创新机制与倾力出精品出人才,使贵州京剧院攒了名气也赢了市场,演出场次不断提高,近两年更是出现了飞跃。据该院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该院全年演出场次从改制初期的几十场,增长至2016年的217场、2017年494场,2018年更是达到590场,其中2018年在方舟戏台的演出就占了近360场,创下了被称为“京剧大码头”的京津沪汉等城市的专业京剧院团都艳羡的演出奇迹。

侯丹梅说,下一步,贵州京剧院将继续与中天集团合作打造方舟戏台,争取5年演出京剧不少于1750场。计划在每晚演出的基础上,再增加下午场等演出时段,以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戏曲剧种为基础,创排适合旅游市场的演出剧目。同时结合戏曲文化开发旅游衍生品,打造文旅特色卖场,让方舟戏台在更大的领域里放异彩。(赵红薇)


(责编:左覃韧(实习)、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