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背后是无数次辛勤的付出
1984年随团出国演出的剧照
李宝东获奖无数
李宝东给魔术爱好者授课
李宝东:1954年生,天津市河西区人。国家一级演员,现任甘肃省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魔术艺术委员会常委、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首届最高文艺奖“敦煌飞天奖”获得者,曾代表甘肃电视台参加了1991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羊年春节文艺晚会,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小品推荐节目等奖。李宝东编著的《神奇魔术54》一书于1993年5月由甘肃少年儿童出版发行,并两度印刷发行,他撰写的论文《试谈魔术与小品的艺术嫁接》获得首届全国杂技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谈魔术表演艺术训练中的手、眼、身、法、步》获省杂技艺术家协会的论文评选二等奖。从1993年起,李宝东随团出访过亚、非、欧30多个国家进行演出,两次受到了文化部、外联局给予的集体嘉奖,并荣获尼泊尔“世界文化讨论会”给予的“魔术表演艺术家”的高度赞誉。
魔术一直是各类综艺晚会上的“常客”,它以变幻莫测的形式和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吸引着大批观众和魔术爱好者。魔术之所以受到大家欢迎,在于魔术师神秘莫测的技巧、扑朔迷离的手法、真假变幻的动作,魔术师借助极简单的道具,吸引着观众的眼神,启发着观众的想象力,让观众叹为观止又百思不得其解。此次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我省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李宝东。
李宝东在家中接待了记者,虽然在兰州已经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但他的天津腔并没有改变。谈起和魔术的渊源,李宝东说:“因为父母早逝,我的哥哥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在耳濡目染下对魔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个时候就觉得哥哥的手神奇得不得了,在他手里有着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如果说最初的学习是因为哥哥的影响和好奇心的驱使,那么后来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动力就是对魔术的无比热爱。”就这样,李宝东14岁开始跟着哥哥学习到独立完成魔术表演,至今刚好50年整。
1972年,李宝东以魔术特长来到了兰州并成为了一名军人。他继续在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魔术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而他表演的魔术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随着魔术的不断发展,也面临着推陈出新的改革探索。从1987年,李宝东第一个魔术小品《倒爷》在甘肃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推出,到1991年魔术小品《争先恐后》被中央电视台选进春节文艺晚会,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同行的高度认可。李宝东回忆说:“央视春晚对每个节目的筛选都是极其严格的。在全国三十个省、市选送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节目中,我的魔术《争先恐后》过五关斩六将被最后确定,这让我极为振奋。整个小品只有几分钟时间,而且要贴合春晚的实际情况,关注社会生活,把改革开放中如火如荼的社会现实和观众的思维热点引入魔术小品创作,使观众在观赏中产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感到台上所表现的正是他的生活中的人,自己身边的事,我认为这种演员和观众之间无言形成的默契,正是这部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春晚亮相之后,该节目赢得了空前的成功,并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小品推荐节目一等奖。李宝东说:“魔术小品是在甘肃电视台的建议和支持下,我在魔术领域的一个创新。魔术小品,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把传统魔术与现代舞台小品揉为一体,有一个完整的剧情贯穿始终,天衣无縫地把魔术技巧融入小品情节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那次演出得到魔术界同行的认可和观众们的喜爱,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记者问他是如何把古老的魔术艺术与小品“嫁接”在一起的,他说:“为了适应舞台的观看效果,甘肃电视台的导演让我把魔术加入连贯的故事情节,让每个魔术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一个生动地展现出来。这就要求魔术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必须娴熟之外,还要具有喜剧表演的能力,并巧妙自然地和小品所规定的戏剧情节融为一体,才能收到良好的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