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6-22 23:06 的文章

“逆周期”PK见功力,新政策红利源源不断,外资人身险能逆转一波奇迹吗?

新时代的中国金融保险业正在展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气度,金融业对外开放再度按下“快进键”,保险业新一轮对外开放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仅2019年以来,至少有4家外资保险公司增资获批,增资金额约17.3亿元。另外,银保监会批准美国安达集团增持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批准多项外资保险机构筹建省级分支机构申请,还批准安联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降低外资保险的准入门槛要求。外资险企申请批筹热情趋高,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并继续加码。

国难思良将。2018是保险业不多的增速极低的年份,人身险负债端承压,整体保费收入增速到年底才勉强由负转正,实现0.85%的正增长。从积极意义看,2018年是经济进入新周期后对人身保险业的一次“逆周期”压力测试,在中外PK中,外资人身险公司更像赢家。

1

保费和利润双占优,外资人身险整体上表现好于中资

目前,我国人寿保险行业已形成了中、外资人身险公司并存发展的格局。截至2019年5月,我国共有91家人身保险公司,其中,中资人身险公司63家,外资人身险公司28家。2018年,从保费增速来看,中外资人身险公司合计保费增速仅为0.85%,而28家外资公司的合计保费增速达9.98%。

2018年,28家外资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上升的有22家,共实现原保费收入1673.85 亿元;同比下降的有6家,共实现原保费收入452.69亿元。

从保费规模来看,工银安盛凭借特有的银行渠道共实现原保费收入336.81亿元,位居榜首;排名最后的是中法人寿,原保费收入仅为11.3万元,同比下降37.43%,原因在于其偿付能力不足,停止开展新业务。

同比增长最快的是复星保德信,实现原保费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90.34%,主要原因在于其健康险和个人年金业务的快速发展,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加192.59%;同比降幅最大的是交银康联,同比下降38.94%,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趸交保费被大力压缩,由2017年的83.55亿元下降到15.04亿元,下降幅度高达82.0%。

从净利润来看,外资险企表现更是优秀。数据显示,28家外资寿险公司合计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69.0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净利润增速来看,2018年排名前十的人身险公司分别为同方全球人寿、国寿养老、华泰人寿、新华养老、中德安联人寿、中荷人寿、人保健康、利安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阳光人寿。其中,5家为外资保险公司。

从亏损面来看,31家人身险公司在2018年出现亏损,合计亏损146.78亿元,其中,仅有7家外资人身险公司亏损,合计亏损9.29亿元。

不看规模的话,从发展质量来看,外资人身险保费和利润表现双双占优。

表1 2018外资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净利润及市场份额对比

“逆周期”PK见功力,新政策红利源源不断,外资人身险能逆转一波奇迹吗?

表2 2017—2018年外资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前十名

“逆周期”PK见功力,新政策红利源源不断,外资人身险能逆转一波奇迹吗?

2

“逆周期”大环境下沉得住气,弃规模而取保障的做法值得中资学习

2018年,由于行业转型艰难,原保险保费增速难以提振,发力投资型险种成为一些人身险公司加大现金流的共同选择。

47家中资和27家外资人身险公司公布了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数据,74家人身险公司总计实现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8953.73亿元,同比增长34.98%。

中资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7749.80亿元,同比增长38.38%,占人身保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的97.44%;而外资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同比下降30.19%,滑至203.93亿元,占人身保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的2.56%。

经济大环境下,外资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不升反降,这与外资险企一直注重保障型产品发展的经营方式有关,也与主流的外资公司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规模与现金流匹配关系,可以从容按部就班发展有关。抗风险能力一直是外资强调的,稳健发展,尽早进入利润回报周期,比做估值、抢规模更加有说服力。

3

外资股权结构、治理体系也是差别不小,但背后最根本的是经营能力

近年来,随着的中外股东更迭,尤其是一些国企退出后,一些民企进入,股权来源逐渐多元化,外资人身险市场亦显示出新的特点,中字头的外资险企都发展得不错,背后的中信、中粮、中石油等也都尊重外方的经营能力,但也有一些激烈冲撞者。

开业时间:1992年9月1日

注册地点: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