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入狱12年后假释:国美能否实现王者归来的
“黄光裕已出狱!”
据京法网事消息,6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刑罚执行机关的报请,依法裁定对黄光裕予以假释,假释考验期限自假释之日起至2021年2月16日止。
就在24日午间,“黄光裕已出狱,国美或今晚宣布”,一则关于国美创始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并迅速搅动股市。
6月24日是国美零售所在港交所端午节前休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美系”午后集体拉升,国美零售直线拉升涨逾21%,国美金融科技大涨超60%;中关村、*ST美讯直线涨停。
“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却有他的传说。”
中国商业激荡40年,波云诡谲的极速变幻中,唯一能配得上这一句的,唯有他。
从2008年11月27日被警方带走至今,黄光裕失去自由已十年有余。网上每传言一次“国美老大黄光裕将出狱”,国美的股价就会动荡一次。
时过境迁,零售行业已经刷过好几轮,已经51岁的黄光裕,卷土重来能战否?
01、年少闯荡
1969年5月9日,黄光裕出生在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凤壶村。
父亲是“黑五类”后代,母亲又有说不清的“海外关系”,这样的家庭,在村里饱受歧视。黄光裕在精神和物质双重贫瘠的环境下长大,一度跟着哥哥黄俊钦捡垃圾补贴家用。
穷极了的年代,捡垃圾也是要“抢地盘”的。谁抢了谁的生意,都要靠干架解决。黄光裕小时候就像“古惑仔”,经常打得头破血流。
人生的残酷一面,黄光裕从小就懂了。这股子干架的猛劲儿,保留在他的骨子里。此后,黄光裕一生从不认输。
穷人的孩子没有资格享受青春,初中还没毕业,16岁的黄光裕就和哥哥北上内蒙古,自谋生计。
上世纪80年代,国家经济政策尚不明朗,但已有不少大胆的人开始“投机倒把”,“倒买倒卖”在地下悄悄进行,广东尤为甚。
黄光裕和哥哥刚开始做的就是倒卖小电器的生意,兄弟俩背着大旅行袋,装满了收购的二手收音机、电子表之类,从广东背到内蒙古去卖,折腾一趟就是一两个月。母亲曾蝉贞为了两个儿子提心吊胆,生怕他们要吃牢饭。
算是幸运,两人没被抓,还通过来来回回的折腾,挨家挨户的推销,攒下了4000多块。
尝到了甜头,他们打算干点“大事”。
1986年,兄弟俩把目标瞄准了伟大的首都——北京。
02、初创国美
北京是个掘金的好地方。
来到北京的第一件事,黄光裕逛遍全城考察市场,最终决定卖服装。想着广东的服装那么便宜,倒手卖肯定狠赚一笔。
说干就干,兄弟俩拿着攒下的钱,又借了一笔款,在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门面,开始卖服装。
但两个南方佬实在搞不懂北方人对于服装的喜好,生意一直不温不火。黄光裕想了想,必须做大件家电,因为只有大件家电,才能赚大钱。
于是,兄弟两人又做回了老本行,卖起了电器。
1987年1月1日,选了个良辰吉日,国美电器店开门营业。国美,寓意“全国最完美的电器”,胜在质朴。
那个年代,大件家电是稀罕货,供不应求,以致于还出现了“电视票”这样的兑换券。但俩兄弟正好拥有来自广东源源不断的货源,用现在的话说,也算是“站在风口上的猪”了。
1991年,黄光裕包下整版的《北京晚报》,打出“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之后,他又包下了两年的缝隙广告,人称“广告大王”。这在当时非常罕见,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卖不动的商品才会打广告”。
这种媒体营销的方法,黄光裕比马云执行的更早。
1992年,黄氏兄弟旗下十几家店,全年销售额就接近2个亿。
搞定了货源又不愁卖,他本可以坐享其成。
这时,超级富豪和普通商人的格局差异就开始显现了。
黄光裕下了重要一步棋,也是这一步棋,为国美以后的迅猛扩张打下了基础。
他决定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迅速击垮周围的竞争商铺。积累了大量客户后,又再次要求供货商降价,让利给顾客。供货商当然不同意,但国美的超强销售能力和黄光裕的强势,又让他们不得不妥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的目标,是拿下全中国的家电市场。
1993年,黄氏兄弟分家,黄光裕拿着国美的招牌单飞。
03、攻城略地
大局已稳,黄光裕开始布局全国连锁电器商城。
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十家。
1996年,黄光裕一边继续扩张,一边完成了人生中另外一件大事——他结婚了,结婚对象是北京姑娘杜鹃,此是后话。
1999年,国美走出北京,迅速攻入全国88个城市。
2004年,国美电器遍布中国大陆、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各大主要城市,拥有30多个分公司,并在港交所风光上市。
十多年的时间,国美所到之处,片甲不留,火箭般地成长速度被称为业界奇迹。
2004、2005、2008年,30多岁的黄光裕三度问鼎胡润大陆百富榜,并在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一。
无敌是多么寂寞。
江湖上也流传出越来越多关于这位霸道总裁的故事。
曾有一位去国美应聘的职业经理人,这样描绘他面试时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