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6-19 01:17 的文章

齐鲁大工匠|“深海第一钳工”管延安:小螺丝里成就“世界奇迹”

编者按:工匠,以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技艺,见证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从郝建秀到许振超,从皮进军到管延安,多年来,齐鲁大地涌现出大批心怀“工匠之魂”的典型代表,他们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孜孜不倦、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为时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能量。即日起,齐鲁网、闪电新闻推出《齐鲁大工匠》系列报道,今天我们来认识大国工匠、“齐鲁大工匠”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技师管延安。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8日讯 一颗螺丝有多大“能量”?很多人无法想象,在海底隧道的建设中,需要安装大量设备、拧大量螺丝,如果螺丝孔和螺丝帽没拧紧,间隙太大,海水就可能渗漏到隧道中。管延安的工作之一就是拧螺丝,曾经有5年,他和工友们总共拧了超过60万颗螺丝,“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都不要放过”是他的信条。

6月15号早上,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技师管延安正在“津安3号”安装船上敲击螺丝,船上的核心装备出现了异响,管延安要进行维修。松螺丝、打开设备、检修、拧螺丝。众多操作步骤当中,拧螺丝不是最重要的,但螺丝拧得紧不紧,关系重大,这要从管延安的“工种”说起。

图为管延安在检修设备。摄影/闪电新闻记者李静怡

“我是一名深海钳工。”见到管延安时,他这样介绍自己。所谓深海钳工,并非指潜入深海工作,而是指他调修安装的设备、部件将应用在海底建设项目中。迄今为止,管延安履历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在2013年至2018年的5年中,参与了我国“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如今,2年过去,管延安转战新的“超级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和深中通道建设。

“大连湾海底隧道设计了18节沉管,它的形状跟港珠澳(大桥)基本上相似,都是180米长,大约重6万多吨。”从家乡山东青岛来到位于辽宁大连的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工地,看着正在预制当中的隧道沉管,管延安又回想起那段“发光的日子”。

交谈之间,管延安带着记者进入了沉管内部。“我和我的工友将在这边里安装电、水、报警系统、照明系统,还有压载水系统等等各种系统。当时我们在港珠大桥安装沉管的时候,沉管两端都是封闭的,我们只能通过顶部这个直径不到一米的口爬下来。一天在里边工作10多个小时,又闷热潮湿。但我们完成了一个月安装两节沉管的中国速度。”管延安说,有些国家海底隧道的安装方式跟中国大相径庭,一节沉管安装下来,花三四个月也很常见。作为创造了中国速度的工匠之一,他与有荣焉。

管延安和记者在沉管前。摄影/闪电新闻记者李静怡

也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管延安和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他的300余名工友,完成了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33节巨型沉管的安装。光螺丝他们就拧了60多万颗,但拧螺丝也不是轻松活。

“我们压力水管道是跟大海相通的,哪怕有一点小微的渗漏,都会对沉管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必须要达到零缝隙。”管延安说,他安装的设备中有一种叫截止阀,沉管对接时,截止阀作用是控制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隧道在深海中精准对接。同样是安装阀门,拧螺丝,如果是普通设备,只需要牢固稳定就行了,但在深海中操作,要做到设备不渗水不漏水,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一毫米,几乎接近“零缝隙”。

刚开始安装的时候,管延安和工友们按照设备的陆地使用标准进行安装,结果在试验时发现沉管漏水。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一颗一颗小小的螺丝没有拧得足够紧。而微小的缝隙根本无法用肉眼分辨,想要真正做到严丝合缝,只能靠“手感”。

“那时候之后我就把我的宿舍搬到了车间去,每天都把截止阀解体五六遍,一遍一遍研磨打压查漏,找到最佳点,就是想把它严丝合缝。 ”这次失误也让管延安意识到,即使微小如螺丝、毫米之间误差也会影响到整节沉管的安装使用,“带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操作质量上要提升。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都不要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