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6-14 02:09 的文章

见证芒种的奇迹

原标题:见证芒种的奇迹

 “熟梅天气豆生蛾,一见榴花感慨多。芒种积阴凝雨润,菖蒲修剪莫蹉跎。”这是当代嘉兴画家和诗人吴藕汀先生对芒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芒种以农业作为自己的名称,以生物的多样变化呈现自己的物候特征。

  芒种在24个节气中属于物候现象的一种,在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中排在最后,反映的正是农业物候的变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诠释:“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这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夏来临的消息。一年分四季,每季有6个节气,并分孟、仲、季3个阶段,芒种和夏至这两个节气正处仲夏。以芒种命名一个节气,词出《周礼·地官·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思是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时至芒种,麦芒耀亮,麦可收割,梅雨稻新,秧田车水。

  芒种,有收有种,收获的是植物的种子,播种的是另一种植物的种子,这是农耕文明生生不息的驱动力量。芒种也是一个农忙季节,麦子、豆和油菜等春花作物,早已经历了春风化雨的洗礼,青涩成为过去,麦子在成熟中变得厚重,夏风推动着金色的麦浪,豆荚在长大中鼓起,油菜卸去了黄色的霓裳,所有的华丽在此时都化作了希望,一年的夏收正在这个时节次第登场。芒种也是忙种,在收割的同时,还要种上早稻。古人说:“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时节,无论收割还是播种都要争分夺秒,仲夏的江南总是变化无常,经常会出现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成熟的麦子不及时收割,遭遇大风暴雨就会倒伏,成熟的油菜籽遭遇冰雹就会打落在田里,而播种同样要抢时间,俗话说:“谷子早种三天好,迟了三天就成草”,时间就是产量,一旦误了节气,收成就会大减。芒种,就是农村最忙的季节,芒虽指有芒的作物,但也是繁忙的时刻,种虽然是种子,但也是种植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运行规律和气候变化总结出来的气象知识,并用以指导农事活动,每个节气都冠以象征当日气候的名称,同时还将自然物象与之对应,形成“月令七十二候”,芒种所对应的三候是“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螳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越冬的卵鞘总是要等到第二年的6月初才开始孵化,这时才会看到小螳螂在灌木从中出没,这个时节大量的昆虫正在繁殖,为螳螂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螳螂的卵鞘呈黄褐色,与桑树的自然色相近,它也十分喜欢在桑树的树干上产卵,人们称之为桑螵蛸,这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等病症。到了二候,鹏鸟始鸣叫,这里的鹏其实是伯劳,伯劳与燕子一样是一种候鸟,在南方越冬,夏季北迁并开启繁殖期,伯劳主要以昆虫为食,性格刚烈,且叫声尖锐,到了芒种这个节气,每天清晨总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生怕劳累的人们不肯起床。到了三候,很会鸣叫的反舌鸟反而不见出声了,反舌鸟就是乌鸫,这种鸟很会鸣叫,而且叫声甜美,鸟的鸣叫大多与繁殖有关,此时它不叫了,恰好是完成了繁殖的任务,不需要再招摇异性了。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螳螂总是要等到大量昆虫出现时才孵化,而同样在这个季节,一些食虫鸟也回迁江南,于是便发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现象。

  芒种是繁忙的季节,但还是赶上了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定格在每年的农历初五,今年刚好在芒种的第二天,这是两者的情分。现代人对端午节多少有些误会,在北方以为是为了纪念屈原跳江自尽,在南方以为是纪念伍子胥,其实真正的端阳节是一种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所以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至今保留的龙舟竞渡就是祭祀龙祖的仪式,只是后来杂糅了多种民俗。民间认为五月是“百毒之月”,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出没之时,需要采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过了端午,天气真正的炎热起来,临近梅雨季节,天气湿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在端午这天民间流行在门上挂艾草与菖蒲,藉以避邪驱毒。

  节气的轮换是时间前行的结果,时间是最持久的空间,也是生命的本质,但时间只会一意前行,错过了节气就是错过了时间,种子错过了收割就会失收,种子错过了播种就会错过生命的轮回,植物赋予种子生命的内涵,并通过时间在大地上演绎奇迹。美国作家梭罗在《种子的信仰》中说:“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正期待你奇迹的发生。”芒种正是见证发生奇迹的一个节气。


(责编:王丽玮、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