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6-08 18:45 的文章

新美陶:小公仔创造的大奇迹

提起石湾陶艺,绕不开一个名字,那就是石湾陶艺的执牛耳者——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简称“新美陶厂”)。石湾陶艺由小区域文化发展成为国家级非遗,从普通民间工艺升级为佛山支柱性文化产业,新美陶厂贡献巨大。

砥砺前行一甲子,新美陶厂也由一家单纯生产美术陶瓷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位国家级陶艺大师和16位省级陶艺大师,专业生产陈设艺术陶、建筑艺术陶、装饰艺术陶、日用艺术陶等多个系列产品的企业,曾连续五次跻身全国工艺品制造行业十强之列。

新美陶厂今日的成就,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


新美陶:小公仔创造的大奇迹

在石湾新美陶厂车间,工作人员在制作陶艺品。/受访企业提供

1987年的100万元

改革开放初期,为扩大石湾陶艺的影响力,新美陶厂大力“引进来,走出去”,组织陶艺家们频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向外推介石湾陶艺作品。

1987年,刘泽棉个人陶塑作品展在香港举办。石湾新美陶厂董事长陈月华回忆,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去那里办展览,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为了展览顺利举办,去香港之前,新美陶厂联系了著名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让他帮忙找展览场地,协调相关事宜。

在霍英东的积极宣传和推动下,展览大获成功,仅仅4天,118件陶塑作品就销售一空,总收益超100万元。“他们看到石湾公仔觉得很新鲜、很震撼,竞相购买作为艺术品摆放家中。上世纪80年代,我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可想而知100万元是什么概念。”陈月华说。

经过此次展览,陶艺家们意识到,石湾陶艺有人欣赏,也很有市场,也为石湾陶艺找准目标和方向。此次展览后,新美陶厂更加不遗余力宣传、推介石湾陶艺,不仅在国内,更走出国门,在日本、马来西亚等地举办展览和展销,还成立收藏家协会,举办各类陶艺节等。

“我们不再做井底之蛙,守株待兔,而是主动走出去寻求合作。”陈月华说,眼界宽了,市场大了,新美陶厂开始重现自己的辉煌。

让人震惊的50万报价

2006年9月,新美陶总经办主任李星跟一个北京的朋友电话闲聊时,对方提到央视的《鉴宝》节目,李星敏锐意识到这是一次推介石湾陶艺的机会。经过反复沟通,李星接到央视邀请,带了一位香港藏家珍藏了20多年的潘玉书作品《踏雪寻梅》赴京。

彼时,虽然“石湾公仔”深受粤港澳台及东南亚藏家喜爱,但在北方地区,石湾公仔的认知度远远落后,也让业内戏称“石湾陶”过不了长江。正是这次与央视机缘巧合的牵手,让局面得以改变。

《鉴宝》节目开始后,主持人让李星报个价,他当时说出了“50万”的报价,一时全场哗然。到观众报价时,给出的都是“1万”“2万”,李星说,当时落差很大。但轮到专家举牌时,亮出了大大的“40万”。

亮牌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静荣当时评价说,在中国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作品中,石湾公仔属于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之列,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使广东以外的地区对其认知不足,导致其收藏价值与身份不符。

“这次石湾公仔的北京之行,为石湾公仔影响力跨过长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月华说,那期节目播出后,不少北方省份的客户都开始慕名联系新美陶厂洽谈合作。

2006年转制以来,新美陶厂积极推广石湾陶艺,提升公司形象,敢闯敢试,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第一个进军慈善拍卖;第一个推动石湾公仔特种邮票发行;第一个推行公仔限量版; 第一个建立红色陶艺创作基地……在它的引领下,石湾陶艺逐步跨过长江,迈向世界。

今天,新美陶厂的产值比刚成立时翻了数倍。“我们就是要致力做行业的领头羊,朝着百年名企奋进。”陈月华说。

原标题:新美陶:小公仔创造的大奇迹

文 | 佛山日报记者李晓燕、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