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12 08:04 的文章

吸引人才“梯次回流”

第11版:新观点

  上一篇

吸引人才“梯次回流”

    □蔡方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坚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发展平台,让人才“梯次回流”成为时代潮流。



  打造“人才高地”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各地区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广纳八方贤士、汇聚四海英才。政策先行,推动招才引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可以通过有利的政策吸引人才,集聚起人才团队,引领人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山东省研究出台《山东省人才发展条例(草案)》,第四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应当将人才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政策红利,集聚一批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创新发展的产业领军人才、“高精尖缺”人才,推动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

  尊重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海航行靠舵手”,政府作为“掌舵人”必须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利用市场化手段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整合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广泛参与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我省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倡导“市场评人才”,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减少微观干预,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见,评价哪个人才更优秀、哪个项目应支持,树立起了正确用人导向、调动了人才积极性。

  优化方式,打造人才联系服务最优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能够为人才和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各地区应当围绕激发活力,在强化人才服务上做文章。烟台市加强人才联系服务,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工作,探索人才与部门“双向约谈”制度,解决创新创业问题;强化“店小二”的服务意识,全面落实“烟台优才卡”,让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营造起了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释放“人才洼地”效用



  近期,中央印发的《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为充分释放“人才洼地”效用,推动人才合理流动指明了方向。聚焦“引得来”,强化载体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基层一线需要下好“先手棋”,吸引人才在“乡村大舞台”实现大作为。

  聚焦“留得住”,充分尊重人才。环境优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越是条件艰苦的“人才洼地”,越应当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给予人才各方面关心、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引进的人才宾至如归、甘心留下。近日,山东省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提拔任用、交流重用、职级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新出台工资津贴补贴调整政策时,优先保障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足额兑现。既给予了乡村干部人才事业保障,又落实了基层待遇保障,让基层干部感受到了组织温暖。

  聚焦“用得好”,充分发挥人才价值。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归根结底是要用好人才,最大程度激发人才活力。各地区必须树立正确的用才理念,坚决杜绝不切实际的“跟风式”招引人才,不能把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供在那儿,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打破“人才流动”壁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只有合理流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作用。破除思想束缚,合理借才引智。所谓“借”,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破除“大山意识”“峡谷意识”,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对外开放水平。在借才引智方面,可以推进与名校、名企和发达地区的合作,鼓励引导优秀人才、高端人才到贫困地区挂职。尤其是对于财政能力较弱的县市区,可以采取邀请高层次人才技术入股、对口支持、人才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为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打破制度羁绊,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人才服务窗口管理,为人才提供一口受理、一站式服务,在户籍变更、子女上学等方面打破制度限制,提供便捷化、高效化、精细化生活保障,同时注重个体需求,增加人才获得感,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探索信息化管理手段,为人才工作和生活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不断提高人才服务水平。打破地域限制,畅通流动渠道。首先,要打破国际与国内、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乡村等人才地域限制,摒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制约;其次,要砸碎门槛,畅通人才自由流动的渠道和机制,合理引导人才向有需求的地区流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我国支持深度贫困地区通过降低学历门槛、降低开考比例、放宽专业限制、放宽年龄条件等特殊政策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就是通过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持续激活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作者单位:栖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