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12 07:48 的文章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19年工作报告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要求,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组建了“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组建以来,市大数据局一班人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发展大数据、谋划大数据,在发展经济、创新治理、改善民生等3大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大数据局主要负责全市大数据管理、电子政务发展和公共信用平台建设。一年来,全局创新创业创机遇、谋事谋局谋发展,把握“推动经济是核心、创新治理是根本、改善民生是目标”的三大原则,围绕“城市发展新模式、经济发展新引擎、政府治理新动能、市民生活新期待”的“四新”目标,努力实现数据集中、系统互通、资源共享、产业推动,有效促进了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切实让市民感受到大数据发展带来的改革“红利”。

二、主要成果

(一)以“数字青岛”为抓手,开启城市发展新模式

1.注重顶层设计。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创新引领、超前布局,融合发展、数据驱动”的原则,编制发布了《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明确“发展数字设施、培植数字动能、打造数字治理、提升数字体验、完善制度建设”等5大主攻方向、9项主要任务及13项重点行动,致力打造“数字山东”引领核心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区。

2.增强政策扶持。运用市场思维,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大数据服务的指导意见》,用市场配置手段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同时,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企业引进培育,汇编大数据领域相关政策50条,制定了《青岛大数据投资指南》等配套政策。

3.优化发展环境。集聚全市大数据行业资源,指导成立了大数据发展促进会和专家委员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引领创新创业、促进交流合作;8所高校设置了大数据相关专业或开设了相关课程,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发展体系。

(二)以产业发展为牵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1.“双招双引”成效初显。积极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和“现代产业精准招商行动”,走访对接近80家独角兽、大数据企业单位,引进了58集团、数梦工场等多家业内领军企业。截至10月份,我市大数据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90.7亿元,同比增长约22%,发展趋势向上向好。

2.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对我市82家大数据重点企业、37个重点推进项目、55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进行了摸底梳理,协助解决发展问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企业特色化发展。设立了山东省内唯一一所大数据交易中心——青岛市大数据交易中心,预计今年年底交易额将突破3000万元;中科曙光、山东易华录公司等项目也进展顺利。

3.企业园区不断壮大。3家数字园区入选省级经济园区,入选数量全省第一。2家企业入榜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2家企业位列中国大数据企业发展指数20强,3家大数据领域企业上榜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6家企业入榜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西海岸新区成为全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之一,全市大数据相关重点园区已达18个。

(三)以共享开放为目标,释放政府治理新动能

1.创新青岛模式“一片云”。依托“企业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政务云中心,10个区市和56个市级单位的全部业务系统实现了“上云”。集约化运营的政务云,每年节省设备更新费用约6000万元,相关成果荣获“2019年度中国信息化(数字政府)示范实践奖”。

2.编织互联互通“一张网”。建立了国家、省、市、区、街道五级“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电子政务“一张网”,各级各部门依托政务外网深化业务协同,为建设“数字政府”奠定了网络基础,相关成果获中国信息化发展创新大会“2019年度信息化数字政府示范实践奖”;健全了从网络层到应用层全方位、全覆盖的网络安全监管体系,成功保障上合青岛峰会、4.23海军节等重大活动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在“2019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上荣获“重大活动网络安保服务创新成果奖”。

3.借力信息共享解民忧。集中火力开展“高效青岛数据大会战”,推动市区两级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汇聚法人、自然人等基础数据10亿多条,部门间信息交换30亿条,市级政务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97.3%,全面助力民政救助、不动产交易、人才引进等多项便民服务事项“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相关成果荣获2019年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开丛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