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第十三届期货论坛聚焦期货市场创
网讯11月23日,由北京物资学院主办的“北京物资学院第十三届期货论坛.期货市场创新与教育高端研讨会”在京举办。
在论坛的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各个产业的导师就期货市场创新与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与金融专硕培养定位问题、金融专硕产业导师与实践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国都期货公司总经理马春阳认为,双导师制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一个社会实践方面的机会,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需建立在双选机制的前提下,才会具备最优的匹配度。他提出对校外导师的考核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要求,一个健康有利的促进师生交流、指导研究生的环境。
民生控股(000416)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陆家华就金融专硕培养方向、产业导师的评选、职责及审核条件等提出了相关问题。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国胜教授给出了相应的作答,评选及考核条件同时参考校外导师意见,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辅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同时,要将期货公司和市场的新发展传递给学生,帮助物资学院在培养金融人才上走“产业道路”。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济学院未来会更加健全“双导师”制,将学生努力培养成期货高端人才。
民生期货有限公司总裁胡天存表示,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校注重学生的实习能力,尤其是本科生就可以提前介入,培养期货专业的“专才”,也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谋求优势。
老虎集团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闫阁强调应主要培养同学的研究兴趣,认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选”是对导师和学生的负责。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校外导师的培养下不断认识到自己专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高端人才的培养。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暨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中华认为产学研结合能更快更有效的打造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实体产业也非常急需期货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光是学校里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漫长的积累,甚至是十几年的成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肯定自我价值。
《金融电子化》杂志社副总编邵山在就业与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在课程、在实习、调研上增加政府机构和期货从业人员。其次就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就业能力不匹配,建议将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金融科技用在金融行业。最后他还对校外老师的要求和建议做了补充,认为校外导师应为学校贡献资源,提供深度参与调研实习的机会,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同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鲁统波强调了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首先是要具备“专长”,具有专业特长,其次是学识“广博”。培养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具有创新精神。与未来大数据、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相融合,实体产业更需要具备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特长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推动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创新,让课程更实用,肯定了产学研结合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首创期货总经理黄晓表达了对物资学院学生的认可,愿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支持。他强调,期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培养更多的期货市场人才,帮助学生成长还是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