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1-25 16:27 的文章

青海人才發展70年的經驗與啟示

  青海解放70年來,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成就,開創了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大好局面。回顧70年來青海取得卓越成就的經驗,我們看到,各行各業各層次優秀人才是推動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70年來青海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為青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對進一步實施“五四戰略”、推進“一優兩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青海70年來人才發展的進程與成就

  青海70年的人才發展,經歷了以下歷史階段,成就顯著。

  (一)青海人才隊伍建設的起步與初步發展階段。青海解放之初,百廢待興,此時,各級黨政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成為擺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嚴峻挑戰。這一時期人才工作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基礎工作。一是抽調干部進行全省各地建黨建政工作,建立各級新生人民政權。二是接收中共中央西北局、華北人民革命大學、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等部門輸送青海的大批干部,量才錄用舊政府公職人員和舊知識分子,盡快恢復國民經濟生產。三是選派優秀人才赴全國各地進行深造,舉辦各類短訓班培養緊缺急需人才,初步建立了人才培養進修制度。四是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吸收部分開明紳士、少數民族上層、宗教首領參與地方政權,加強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五是在開發柴達木盆地和進行大“三線”建設中,內地大量優秀技術人才遷移到青海,人才引進工作開始組織化、規模化、制度化開展。

  這一時期,省委省政府採取諸多措施,促進了青海省人才隊伍快速發展壯大,為青海培養了大批黨政和專業技術人才。“文革”開始后,知識分子和人才工作中斷。

  (二)青海人才隊伍建設的恢復發展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各項工作撥亂反正,青海省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一是人才管理制度得到全面恢復並不斷完善,相關人才政策及其政策環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二是為解決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學科和技術帶頭人斷層等問題,建立了人才能力開發培訓體系。三是人才隊伍建設得到重視和加強,1992年成立知識分子工作辦公室﹔1996年8月成立全省知識分子工作領導小組並建立人才庫,制定《青海省跨世紀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規劃》﹔2003年8月成立青海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並召開第一次會議。四是2002年5月,青海省第十次黨代會第一次明確地提出全面實施科教興青戰略,首次將科教興青戰略置於青海五大發展戰略之首,並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青海的人才戰略,將“科教興青”“人才強省”戰略寫進《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五是西部大開發以來,青海人才工作建立了宏觀調控機制、競爭激勵機制、投入機制和加快人才市場建設等一系列體制機制,從制度層面給人才發展上了多重“保險”。國家與對口援青省市的人才智力援青活動為青海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注入了強大動力,成為青海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條件。

  (三)青海人才隊伍建設的高速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大力實施人才工程,統籌推進人才的本地培養與外地引進,青海人才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

  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方面,一是堅持黨管人才,制定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黨管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二是突出高端引領,堅持引育並舉聚集人才,制定出台了《青海省“昆侖英才”計劃實施辦法》和與之相配套的創新創業、專業技術、哲學社科三項領軍人才培養實施細則。三是完善人才政策框架體系,以《青海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統領人才制度建設,構建青海人才治理體系。

  大力實施人才工程方面,策劃實施了符合青海地方特色的人才工程,既發揮了人才工程的品牌效應,又發揮了高素質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如,陸續策劃實施了人才“小高地”建設工程、黨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青海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三江源”人才培養使用工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工程、人才競爭力提升工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萬名農牧區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專家服務團”服務基層工程、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高校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計劃、專業技術人才服務基層活動、人才工作信息化法制化建設工程、高教系統高層次人才135培養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