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四届陆家嘴金融城全球金融风险管理会议在沪召开 金融风险管理国际交流产学研合作陆家嘴倡议书发布
本报11月21日讯(记者李茜)为了持续凝聚共识,更好地推进金融业界共建、共享优良金融生态,11月21日,“2019第四届陆家嘴金融城全球金融风险管理会议”在沪举行。会上发起设立了“陆家嘴金融与风险管理国际交流平台”并发布了“金融风险管理国际交流产学研合作陆家嘴倡议书(备忘录)”。
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仍是今后一时期必须坚守的底线和根本任务。金融业需清醒认识到现有风险管理体系无法有效应对新兴风险和交叉风险的局限性,为此,应不断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产、学、研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合作,更好地促进经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据了解,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陆家嘴金融城已经成为金融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和主战场,一直致力于优化国际金融城的营商环境,推进金融行业健康稳健发展。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局长张宇祥介绍称,在陆家嘴金融城3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集聚了4.3万家企业,其中包括12家国家级的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上海近2/3的持牌机构、超过上海七分之一的跨国公司总部、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公募基金机构、全国二分之一的外资法人银行和全国90%的外资私募机构,同时,全球资管排名前十的机构有九家落户陆家嘴金融城。“近年来陆家嘴金融城积极探索业界共治和法定机构的新型公共治理模式,广泛凝聚业界力量,构建区域发展命运共同体,构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张宇祥表示。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金融业正加大开放步伐,在数字技术力量推动下,金融交易活动日渐活跃,金融市场充满活力。但另一方面,活跃的金融市场也伴随着金融风险,且风险的传递比大家想象的更快、波及面更广、更难以管理。
据了解,当前,新一轮金融改革和监管政策变化,在一定时期内导致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风险关联性和传导性增强;金融行业外资准入和股份比例大幅放宽,使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耦合逐步提高,同时也会使洗钱犯罪趋于国际化;科技和金融加快融合,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复杂程度。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合作,不仅监管部门、市场主体要进行实务上的合作,也需要学术理论上的研究合作,以可持续地管理金融风险,认清风险的本质,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的危害,维持金融福利和金融风险的动态平衡,实现金融向好、金融向善。”商敬国进一步表示,如何通过保险产品的设计管理金融交易中产生的风险、如何通过险资特别是寿险业长期资金投资稳定资本市场的波动风险等,都是很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张卫东在会上表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金融风险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防范的重点之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位金融从业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保险是金融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险业通过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职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方位保障的需要。同时,保险企业以保单为载体,履行为社会和个人管理风险的职责。保险行业的上述特性决定了保险企业应当是专业的风险管理者。”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中国太保与银行、证券、基金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银行、证券、基金也有很多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相互之间也有责任密切配合,共同防范系统性的风险和风险的传递。”张卫东进一步指出,在扩大对外开放政策背景下、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环境里、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进程中,风险管理将呈现出不断创新的需求和可能,为金融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力。因此,金融风险研究、政策咨询、技术研发、实务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产学研跨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太平洋保险集团风险监控部总经理王剑表示,环境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性要素,对金融机构的持续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太保此次参与发起"陆家嘴金融与风险管理国际交流平台"的倡议,是希望通过该平台开展产学融合、产研对接,给企业带来先进的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全球同业最佳风险管理实践,以及提高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素质。"我们期待这个平台成为金融业共建和国际交流的产学研合作模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