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1-18 22:04 的文章

江安县举办“国立剧专在江安”学术交流 获捐珍贵史料32余件

 四川新闻网宜宾11月18日讯(石兴旺 摄影报道)为纪念国立剧专迁江安八十周年,16日,由中国话剧协会、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江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立剧专在江安”学术交流活动在江安隆重举行,共同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挖掘国立剧专悠久历史和传承发展。省、市、县各位领导、国内外专家、国立剧专部分校友及子女、学术界精英、社会各界人士参会。江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宿斌主持。

江安县举办“国立剧专在江安”学术交流 获捐珍贵史料32余件

 

下午14时许,学术交流会在江安川师宜外报告厅如期举行。大会共有五项议程,即江安县委书记李强致欢迎辞,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致辞,宣读来自中国话剧协会、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台湾戏曲学院等相关单位发来的贺信,国立剧专史料捐赠仪式及捐赠代表余安东发言,相关专家学者和第二、三代戏剧人进行了精彩丰富的学术报告交流演讲。

江安县举办“国立剧专在江安”学术交流 获捐珍贵史料32余件

 

国立剧专校长余上沅之子、同济大学终身教授余安东在发言中讲到:“越是珍贵的东西,越应该捐出来,献给国立剧专,献给江安”。

胡志毅表示,重现当初国立剧专在江安的文化传承,需要恢复国立剧专遗址在城市文化空间中的延伸,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郁的文化积淀,打造所有人的“戏剧梦和江安梦”。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能够把我们私藏的心爱物捐赠出来,丰富江安的戏剧历史文化。”捐赠六届高职科毕业照的胡晶说。

江安县举办“国立剧专在江安”学术交流 获捐珍贵史料32余件

 

蔡安安认为,人才很重要,人才最关键。学校不在于大,而在于大师。国立(江安)剧专是“中国戏剧摇篮”,江安应继承剧专精神,以合适的方式,培养人才,传承文化。

江安县县长宿斌表示,这些珍贵史料不仅丰富了陈列馆馆藏,填补了相关文物种类空白,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为剧专旧址恢复重建后戏剧博物馆学术研究和陈列布展提供了新的内容和史料佐证。

江安县委书记李强指出,此次活动既是对国立剧专迁江80周年的缅怀与纪念,更是对国立剧专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承,推动江安戏剧文化和文旅产业繁荣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江安县一直致力于弘扬戏剧文化、传承剧专精神,江安先后修缮江安剧场,实施风貌整治,全力恢复国立剧专旧址和打造中国戏剧博物馆、中国戏剧小镇,其目的就是全力提升‘国立剧专在江安’文化影响力、擦亮‘戏剧江安’金字招牌,发扬中华戏剧精神,营造浓郁戏剧文化氛围,提升剧专文化品牌影响力,让剧专文化走出江安、走向世界。”他说,“未来,江安将营造浓郁戏剧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剧专文化品牌影响力,让剧专文化走出江安、走向世界。同时,力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戏剧名城、国内外戏剧文化交流的艺术之都。”

江安县举办“国立剧专在江安”学术交流 获捐珍贵史料32余件

 

据了解,此次获捐有余上沅《戏剧技巧》译文亲笔手稿、《余上沅戏剧论文集》——吴祖光序亲笔手稿书籍、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树钧捐赠的学术成果、剧专教务主任杨村彬之女杨乡捐赠的国立剧专聘用书、剧专教师张定和之女张以童捐赠的歌曲《还乡行》和剧专校友胡德龙、王侠之女胡晶捐赠的六届高职科毕业照等32件史料。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馆长张毅接受此批文物捐赠,并代为妥善保管,永久收藏。

据张毅介绍,国立戏剧学校于1935年始建南京,是现今中央戏剧学院前身之一,1939年由南京迁到江安并在江安办学6年,是其办学历史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江安也由此被誉为“中国戏剧摇篮”。是中国第一所戏剧大学在中国唯一一个国立剧专旧址。在江安办学期间,大师云集,名家涌现,硕果累累,创造了“四个最”。即办学时间最长,长达6年之久;培养学生最多,培养了像谢晋、凌子风、陈怀皑、许绥曾(梅朵)、唐佐辉等近1000名学生;大师云集最多,余上沅、曹禺、焦菊隐、洪深、吴祖光、蔡松龄等数十位戏剧大师在此教学和研究;公演剧幕最多,在江安公演了《凤凰城》《雷雨》《哈姆雷特》等218部戏剧名作。对中国当代戏剧、电影、音乐、电视等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