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1-18 09:47 的文章

中泰,律师事务所,的人,都是,这是

  本报讯 记者吴洁报道 近日,在“2019中泰培训班-通过非诉讼争端解决方式管理业务”培训班结业典礼上,昆明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向泰方法律专家颁发了国际顾问聘书,推荐一批中方培训学员申请成为泰国仲裁中心仲裁员。同时,泰国仲裁中心在昆明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设立联络点揭牌。

  此次培训班由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中国昆明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泰国仲裁中心主办,昆明经开区管委会承办。邀请了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付文佚、泰国兰实大学法学院博士Thaness Sucharikul、泰国最高法院副院长Nopporn Bhotirung-siyakorn进行授课。而中泰相互输送法律人才,加强双方在国际仲裁方面的合作,也是此次培训班取得的重要成果。

  昆明经开区党工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戴端介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投资贸易快速增长。其中,在汽车、机械、化工、农业、服务业和数字技术领域,中国对泰投资发展迅速,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但由于法规、制度、政策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技术壁垒、贸易摩擦相伴出现。涉及国际贸易与争端解决方法寻求时,国际仲裁是特殊而有力的手段。

  “近年来中国在泰国投资的基建、物流项目较多,在与泰方企业的国际物流合作方面就有过一些商事纠纷的案例。国际仲裁是解决跨国贸易纠纷、保障我国企业在海外正当权益的一种有效方式。”云南民启律师事务所律师师敬淞说,随着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投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法律服务从业者急需不断补充国际仲裁等非诉讼争端解决方式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赖春华专程从北京来到昆明参加培训班,她同时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的调解员。“这是中泰仲裁与调解人士相互了解、增进交流的良好开端。明年同样的培训将会在泰国举行,这对中泰商业界、仲裁和调解专业人士都是很好的学习、交流和合作平台。”赖春华说,通过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纠纷,程序更灵活、成本更节省,更有利于持续健康的贸易活动。

  在今年4月举办的中国-孟加拉国际商事仲裁法律培训班结业典礼上,20名中方学员成为孟加拉国际仲裁中心的仲裁员。随着更多中国法律人才走入国际法律舞台,将对促进昆明打造标准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名词解释

  商事仲裁

  仲裁,又称公断,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