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1-18 05:38 的文章

道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破除问题瓶颈的“金钥匙”

道真紧扣主题教育不分环节、不划阶段的要求,在学习中调研、在调研中检视整改,35名县级干部聚焦职能职责、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领题调研,采取座谈法、交流法、走访法、网络法、考察法“五法调研”,下沉一线收集研判问题、周边考察寻求破题之道,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破除各项问题瓶颈的“金钥匙”。

县四家班子成员领题调研35个、乡(镇)领题调研105个、县直单位领题调研175个,内容涉及各行各业,经过扎实有效的调研,推出调研系列成果。通过调研成果运用为道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遵循、方法遵循,对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长足发展打开了桎梏的“新大门”。

产业“体制保障”以“燎原式”发展。围绕“菜县菇乡”“黔北药库”发展定位,以建成的规模基地为依托,强化人才、制度保障,运用产业“八要素”,出台政策解决前期投入大、劳力不均、带动有限等问题,做到点面结合、惠农奖补、壮大规模,用“成功鼓励成功”深入推进产业革命。

旅游“文化+品牌”重“点火式”引导。围绕文旅融合发展,着力解决乡村旅游、景点旅游缺乏文化体验、发展活力、地方特色、商品开发、品牌效应等问题,杜绝“撒胡椒面”的政策扶持,打造“极致点”带动,扶持“量力而行”,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将“遗产变文产”“文化变文产”融入其中,结合生态突出文化美、生态美。

作风“固本培元”倡“常态化”整治。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作风转变,着力解决县、乡、村理论不扎实,报送资料过多过频,广告宣传太多浪费资源,党员干部担当意识不够、宗旨意识淡化等问题,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经常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党的宗旨教育、作风纪律教育、典型示范教育,督促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领导干部重大问题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使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更加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减少因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而造成的重大损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监督精准问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严格执行“三个区分开来”,既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又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固本培元,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生态“绿色发展”常“体检式”预防。围绕绿色发展,解决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环保巡视督查反馈等问题,运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改变过去垃圾“一桶装”、污水处理慢的现状,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开展常态化“体检”,打好行为、思想“预防针”。

队伍“整治软弱”促“制度化”扶贫。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解决基层扶贫队伍人力欠缺、执行软弱、“风大随风”等问题,在人力保障、制度保障上出实招,确保扶贫动态化、常规化、规范化。

扫黑“深挖彻查”畅“直通车”言路。围绕扫黑除恶线索摸排工作,解决民意沟通不畅等问题,采取群众培训、干部鉴别,开设“直通车”,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全面收集线索,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项目“回应关切”抓“快建设”惠民。围绕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项目建设速度慢、环节多等问题,在回应关切上有动作,在规划布局上提速度,做到及时惠民。

集体经济“选对路”注“原始股”壮大。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级集体经济无原始资金、无项目投入的问题,争取到省级2000万专项资金,拟听取20个集体经济示范村的产业发展规划情况,在“八要素”具备的村投入,确保增值增收,将资金风险降到最低。

农村交通“四好路”推“高标准”便民。围绕农村公路管护,着力解决农村公路隐患多、路况差等问题,掌握“四好农村路”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加强对公交的监管,确保安全有序运行,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困难,改善路况,扩大公交流量,便民惠民。

水利工程“公建民管”保“饮水”持续。围绕饮水保障,着力解决饮用水源不足和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不善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不愁三保障”的论述,采取政府建设、群众维护的方式,提高管护质量。一是对已建小水池全面加强管护,成立管护小组,明确专人管理;二是加快推进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在今年内进行招投标,彻底解决大面积饮水源问题。

意识形态“重宣重教”控“思潮”向好。围绕意识形态工作,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足、人员配备不足、创新力度不够、宣传深度不够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强化宣传教育,狠抓群众引导,把广大群众思想引导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基层无杂音,教育群众思想行动向好、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