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1-15 10:47 的文章

全國首期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在京開班

人民網北京11月14日電 (尹星雲)11月11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共同舉辦全國首期高技能人才國情市情研修班,為期5天,30名來自高精尖產業、城市運行保障、生活性服務業等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的技能高手集聚一堂。他們中有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級技能大師,還有享受國務院、北京市政府技師特殊津貼的優秀高技能人才。

據了解,此次研修班為高技能人才量身定制了學習“套餐”,採用課堂講座、座談交流、學員講壇等方式,介紹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狀況。同時,交流時代楷模建功立業經驗,提升高技能人才對國情市情的認識水平,激發高技能人才愛黨愛國、愛崗敬業的情懷,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北京市高技能人才國情市情研修班今后將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機制,每年定期舉辦。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中國裝備走向世界、打造中國制造金字招牌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躍上中高端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北京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加強高技能人才作為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不斷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將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工匠精神有機融合,營造了“北京歡迎人才、北京培育人才、北京成就人才”的氛圍,為廣大高技能人才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創造成長環境。

截至目前,北京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38萬人,其中高級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99.6萬人,高技能人才結構比例顯著提高。

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機制。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人才培養需求,按照“政府引領,企業主體,院校參與”的原則,探索形成“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雙師、聯合培養”的北京新型學徒培養模式。借力落實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擴大培養規模,全面啟動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培養計劃,今明兩年計劃培養1萬名左右企業新型學徒。

推行名師帶徒制度,加強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建設。結合首都產業發展,堅持高端發展方向,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為重點,在技能含量較高、高技能人才密集的行業和大型企業集團以及公共實訓基地中,依托有突出貢獻的技師、高級技師建立首席技師工作室,推行名師帶徒制度。截至目前,已建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7家、市級首席技師工作室140家、重點資助54家,建成區級工作室140余家、企業級110余家。工作室成立以來,直接培養青年高技能人才1.2萬余人,在傳授技藝和實現絕技絕活代際傳承上貢獻突出,在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上成效顯著,在技術交流和成果推廣上作用積極,在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成績喜人。

創新崗位提升研修培訓機制,為企業免費培訓高精尖技師。充分發揮首都人才和教育資源優勢,以首都產業發展急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在全國率先建立高技能人才崗位提升和技能研修機制,面向高技能人才密集的行業和領域,委托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和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等技工院校,組織開展以前沿理論、技術革新為主要內容的研修培訓,進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質和技能水平。截止目前,有維修電工、數控加工、西式烹調師等不同職業的8000余名技師參加免費研修培訓,為企業培養了一批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推進了北京市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搭建市賽、國賽、世界賽三級競賽選拔平台。北京市建立了三年舉辦一次全市性技能大賽的制度,已組織4屆,不拘一格選拔技能人才,並積極承辦和參加國賽項目。在北京市承辦的第八屆全國數控大賽中,北京選手奪得5個冠軍,14人榮獲一等獎,17人榮獲二等獎,4人榮獲三等獎。以世賽為引領,打造全球頂尖技能人才選拔培養模式。在今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北京市承擔的16個國家集訓基地項目全部獲獎,取得8金5銀2銅1優勝的成績。其中時裝技術、數控車、數控銑、水處理等6個集訓主基地項目獲得5金1銅。

建立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獎勵制度。北京市自2007年開始先后組織開展了五批“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和六批“享受市政府技師特殊津貼人員”的評選表彰活動,先后表彰為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高技能人才149名、“享受市政府技師特殊津貼”高技能人才532名。同時,北京市積極向國家推薦北京市優秀拔尖高技能人才獲得國家表彰獎勵殊榮,已有5人榮獲 “中華技能大獎”,78人經評選獲得“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71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充分調動了北京市技能人才立足崗位做貢獻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