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人才哺育”在行动(3)
比如,中科院泰州中心先后牵线搭桥,促成江苏省兴化中学、姜堰中学、王淦昌中学等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订联合建立宇宙线实验室的协议。目前,江苏省已经有6所高中决定在学校建立宇宙线实验室。
探测宇宙线有什么用?
“宇宙线探测对实验室硬件需求较低,在普通的中学物理实验室即可完成探测器的研制。通过建立宇宙线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参与到探测器的设计、研制以及测试中,建立起对物理现象的直观理解。”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闯告诉《中国科学报》,探测到的宇宙线事例通过互联网可以与不同中学、不同站点以及高能所的LHAASO实现大规模组网,从而让中学生参与到宇宙线的前沿研究中,进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目前,美国和意大利的中学中普遍建立了宇宙线实验室,并通过互联网组网实现了数据的同步以及共享。“我们不做科学教育,拿什么跟未来的世界强国比?”中科院泰州中心一位负责人反问道。
宇宙线、土壤学、大气物理、古人类研究……中科院泰州中心把中科院一个个“高大上”的科技平台输送给中小学,促成了一系列“大手牵小手”行动。江苏省姜堰中学一位老师告诉《中国科学报》,自从跟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建“土壤学科学教育实验室”之后,孩子们慢慢地对脚下的土地着了迷。姜堰中学还据此向江苏省教育厅申报建设“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获得了300万元课程基地建设经费。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人才选拔能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中科院泰州中心委托中科院心理所高文斌研究员团队,在泰州建立“创新能力实验室”,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选拔系统”。
王利刚向《中国科学报》介绍道,创新能力实验室将从学科成绩、创造性思维、智力测验等多个维度,开发创新能力测量模型,并在泰州当地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示范应用,选出一批科技创新苗子,并尝试进行科学思维专项训练。此外,实验室还将尝试联合示范学校的科学课老师,系统梳理一门学科课程的知识点,讲述这些知识发现背后的科学思维过程或者科学故事,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
中科院泰州中心不仅深入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还搭桥帮助青少年揭开中国科学院的神秘面纱,走进中科院、了解中科院。利用暑期,中科院泰州中心协助江苏省兴化中学组织、选拔了即将入学的160多位高一新生,走进了中科院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光源,寻找他们的未来。
2019年,江苏省兴化中学有两位同学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新班录取。据了解,新学期将有11名泰州学生走进中国科技大学。
“科大在泰州已经多年没有这样的招生业绩了。”中国科技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感叹道。
在中科院泰州中心召开研讨会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之际,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发来贺信,信上说:“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大力支持在泰州开展‘哺育科技后备人才’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成果在泰州优先落地,将更多科普资源应用于泰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促进科教融合与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建设。科学传播局将充分考虑在江苏省兴化中学新校区建设‘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样板。”
“泰州有很多好苗子,但往往是‘考出去一火车,只回来一拖拉机’。”泰州市组织部人才处处长周银松说,如今泰州市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引才、留才、聚才、育才。在现行的人才政策之中,提高福利待遇可以“引才”,打造事业平台可以“留才”,创造科研创新环境可以“聚才”,唯独在“育才”方面,没有比较高效可行的方案,亟待更加有创新特色的手段来支撑。
中科院泰州中心开展的“探索科学教育模式 哺育科技后备人才”专项行动,正是提供了这样一把钥匙。
“有中科院的金字招牌,人才也愿意来。”周银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