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创新·无限,“音创未来:跨界人才与产业繁荣”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无论是人生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还是国家的兴衰,音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地位重如泰山,与生活中的一切息息相关。

(谢嘉幸致辞)

(樊国宾致辞)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谢嘉幸特别提出了“为人生而音乐”的创新理念,并从美育的角度明晰了新时代音乐教育将面临的转向。中国唱片集团总经理樊国宾、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蒋雄达分别围绕音乐人才培育与文明秩序塑造、音乐跨界和创新教育、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品古观今,全景展现了音乐与人、与各行业密不可分的联系。理念与观点碰撞出新的火花,音乐教育的未来之路从此有了更多光明。

(蒋雄达致辞)

(王殿军致辞)
王殿军校长在发言中,以毕达哥拉斯、巴赫、爱因斯坦、泰戈尔、钱学森、村上春树等中外名人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将跨界人才提向新高度。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以清华大学历年音乐跨界人才代表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音乐跨界人才的培养模式。

(赵洪致辞)
据悉,清华大学多年来通过设立辅修专业,以及为学生开设的200多个班次的选修课程,如音乐、舞蹈、影视等,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围绕学生艺术团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知识与土壤,提供人才培养的复合模式,已成为音乐跨界人才培养的成功践行者。
三大会场聚焦音乐产业:共筑新时代产业发展轨道
新时代音乐产业将如何发展?本届论坛特别安排了9大主题发言、8场圆桌论坛以及人工智能下的音乐演示,分布在三大分会场。

(分会场议程展示)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伯利克音乐学院、美国迈阿密大学、爱默生大学、腾讯音乐娱乐、中国唱片集团、中国乐器协会、华文创投、芒果投资、爱乐乐团等数十位海内外音乐从业者、教育家、投资人,分享并探讨了音乐产业国际信息标准化、原创音乐人与产业驱动力、资本与科技对文创产业的赋能、艺术投融资与人才培养、中美人工智能在音乐产业中的应用、艺术与科技的美美与共、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基础教育中学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文化与音乐教育学、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乐器大国的人才匮乏与解决之道、艺术家在版权改革中的获益、版权改革与技术革新等。
鲜明的观点主要围绕两大核心层面:

(分论坛内容展示)
一是关于未来音乐产业的创新发展,原创音乐永远是产业发展的内核,在多元化时代中,人才培养、版权保护、科技加持、艺术投融资等必将作为新合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产业发展辅以支撑。
二是关于音乐人才的培养,多元化社会需要多元化人才组合,未来的人才培养要从以往的单一技能型转向创作表演型、传授型、技术型、产业服务型、跨界综合型同步培养,以满足不同领域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音创未来”嘉宾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