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1-13 11:50 的文章

專家聚焦鄉村人才振興:如何解決“四個不適應”?

原標題:專家聚焦鄉村人才振興:如何解決“四個不適應”?

數據顯示,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目前突破2000萬人,其中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但與這一龐大數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鄉村人才振興卻仍面臨諸多“瓶頸”——人才總量供給不足、本土人才難培養、優秀人才留不住……一系列問題仍亟待解決。

11月10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主辦的“2019鄉村人才振興戰略高峰論壇”在河北省西柏坡舉辦。200余位業內專家、代表參會,就鄉村人才振興政策體系構建、新形勢下鄉村人才振興的實踐思考等內容進行交流。

人才短缺現象背后的“四個不適應”

“目前全國農業科技人才約有13萬人,農業科技推廣的基層人員約有55萬人,農業農村的新人才超過了2000萬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李春生在論壇上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

不過李春生強調,農業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仍然面臨人才短缺問題,而人才短缺的根本原因表現在“四個不適應”,具體而言表現為: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不適應、人才的結構不適應、稀有人才與職業農民的培養不適應、人才發揮智慧和才能的環境條件不適應。

李春生舉例分析說,目前全國農業稀有人才超過2000萬人,其中新型職業農民1500萬人,但平均下來每個村,包括行政村、自然村,不到6個人。

在李春生看來,目前中國農村面臨的現狀是,新型職業農民總量不足,年輕后備力量文化程度比較低,農村產業發展缺乏人才。外部人才引不來,本土人才難培養,優秀人才留不住的狀況不同程度存在。此外,在一些地區,農技推廣人員還存在年齡偏大、待遇低等普遍問題。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杰在論壇上也強調,當前農村的人才隊伍同鄉村振興任務的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差距主要體現在人才總量供給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農村人才政策尚不完善等。

“我們的政策還不完善,難以適應吸引人才、調動人才積極性的需要,所以現在必須解決鄉村振興的人才制約瓶頸問題。”尹成杰說。

人才留不住難題如何破?

如何解決“四個不適應”問題,幫鄉村留住人才?

李春生在會上表示,注重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的教育、第一時間了解企業需求、注重人才引進、改善鄉村環境和條件、建立有效激勵機制等,都是未來需要重點強化的方向。

他強調,未來應該加大培養鄉村振興需求的高中端和應用型人才,主要是農業科教人員、農業行政管理人員、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業新興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等。同時,高校科研機構、科研院所,還要通過產學研、產學企的融合發展來助推鄉村振興。

在人才引進方面,他表示,應當加大支持人才的力度,解決好人才的工資待遇、社保銜接、職稱評定、發展空間、子女教育等現實問題。

“要加快建立人才留得住的機制,進一步優化農村創業的環境,落實創業孵化的扶持政策,確保人才引進來、有作為、有發展、有成就。”李春生說。

另外,他還強調,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努力改善農業農村的環境和條件,為人才到農村發展創業、建功立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農業農村部干部管理學院副院長朱守銀也在會上分析了鄉村人才需求特征的問題。

朱守銀表示,未來應當更加注重鄉村人才需求特征。他強調,多樣性、差異性,總體規模大、個體小而散,流動性大等都是明顯特征。

朱守銀強調,加強鄉村人才培養培訓,促進鄉村人才振興,無論是鄉村政策設計還是人才振興實踐,都要充分考慮鄉村人才的需求特征,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業制宜,因崗制宜。

此外,本次論壇上還舉行了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西柏坡基層干部培訓中心成立儀式。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