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湖南这场人才峰会干货满满
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湖南这场人才峰会干货满满
人才报/民生网记者刘璋景
10月18日,一场大咖云集的人才盛会——“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峰会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次论坛设置了主题演讲、人才交流和宣传推介等众多环节,云集了院士及近千名学界精英和业内先锋,共论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之路。
论坛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轨道电力牵引动力专家刘友梅致辞下拉开帷幕。
刘友梅表示:“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自主创新的关键词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养成不光靠一个家庭、学校,还包括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政府层面要创造更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作为用人主体的企业,要着重培养人才的自主创新意识;企业与高校要强化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刘院士还寄语青年人才:“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如果能将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社会以及时代赋予的使命紧密相连,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也是最大的幸福。目前中国轨道交通迎来了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们需要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欢迎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当中”。
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2010-2020年中长期人才规划”人才评价战略专题研究课题组组长萧鸣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人事部副部长沈文;德国菲索玛特CEO,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Dr.PeterMerker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
萧鸣政:人才价值与新时代中的开发
萧鸣政教授围绕什么是人才、什么是人才评价、什么是人才评价机制、近年中央关于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思想以及人才机制的新发展等部分展开。
萧教授认为人才应具有三识(知识、见识、共识)、三能(技能、才能、德能)、三力(能力、实力、潜力)、三效(效果、效率、效益),能通过四维度测评的人一定是人才,这就是人才评价观的标准。
萧教授还对中央关于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思想进行了解读,并向大家阐述了新时代人才评价机制的新发展。萧教授深入浅出,用生动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评价理论体系,激发了与会者对人才评价的兴趣,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
沈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初露端倪,我国在工业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组织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使我们有能力把这种交汇变成机遇,向加快科技强国迈进。”
沈文认为,在这种条件下,人才创新作用必不可少,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广纳天下英才。
沈文建议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引进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拓宽引才渠道,鼓励机构到各类高校开展人才工作,支持高校,企业到海外办研发机构,吸引当地人才。
她强调了完善人才的培养计划,以高层次,大项目带动本地化人才培养。用足用好自贸区人才政策,让一定范围内的专业人才在自贸区就业。
Dr.PeterMerker:德国工业4.0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Dr.PeterMerker以“双元制”大学为例,对工业4.0背景下的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探究。他介绍了德国人才培养体系和工业4.0,简述了工业4.0带给德国工业企业界的影响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以“双元制”大学这种新型的高等职业院校形式为例探究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多角度地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