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0-13 21:38 的文章

以相互信任为前提的中印人文交流多元运行机制

  一0月一一日,习近平主席在莫迪总理陪同下参观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图/新华社)

  一0月一一日至一二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金奈同印度总理莫迪的两次会晤中,“人文交换”都是症结词。

  在一0月一一日的会晤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以明年中印建交七0周年为契机,展开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换,共同提倡以及促成不同文明对于话交换,为双边瓜葛发展注入更加持久的推进力,续写亚洲文明新光辉。在一0月一二日的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办好明年两国建交七0周年祝贺流动以及“中印人文交换年”流动。

  对于任何两个国家来说,人文交换都是支持国家间瓜葛发展的首要支柱。对于中印这两个都具备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言,人文交换的首要性则特别凸起。互为邻国的中印是亚洲地区迅速崛起的大国,是惟一的两个人口超过一0亿的大国,两个“巨人”的1举1动都影响着世界的以及平与安宁。中印加强互相理解,不仅是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以及平的需要。

  最近几年来,中印人文交换正逐渐构成1种富有潜力以及引领作用的国际合作模式。二0一五年—二0一六年,两国互办游览年;二0一八年,中印高档他人文交换机制首次会议在印度举行;二0一九年,中印高档他人文交换机制第2次会议在北京举办……中印双方在文化、媒体、影视、博物馆、体育、青年、游览、处所、传统医药与瑜伽、教育与智库等领域全面展开交换合作,中印人文交换不断取患上新进展,构成新热潮。

  在展开中印人文深度交换的进程中,中印两国政府以及人民都深入体会到,要保证中印人文交换的效果,中印两国必须在充沛了解各自历史与文化生态基础上,科学肯定人文交换的内涵,立异交换法子,保证精诚协作,求同存异,构成1个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动因,以两国文化融洽共存为目标,以互相理解以及尊敬为原则,以互相信任为条件的中印人文交换多元运行机制。

  将两国传统友情传递到基层,将两国领导人共鸣转化为行为,是下1阶段中印人文交换合作的首要方向。国之交在民相亲,民心相通是中印人文交换的基础,也是目的,而语言互通则是民心相通的条件。只有深化中印两国之间的语言交换与合作,才能深化两国文化的深度融会。而这1目标能否实现,能否延续,症结在人,培育人的人以及被培育的人。

  中印两国的先贤早就认识到了这1点。一九二八年,中国学者谭云山在泰戈尔亲手兴办的国际大学里开设了第1个中文班。一九三七年,这所大学兴办中国学院后,谭云山又受泰戈尔约请担负了中国学院主任。二0世纪五0年代,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等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印度的汉语教学多点开花,渐成热潮,取患了令人注视的造诣,为中印人文交换培育了人材,培植了膏壤。在当前印度“汉语热”违景下,更好知足印度汉语市场需求,匡助印度进1步晋升汉语师资、专业教材、培训学校等,是发掘中印人文交换潜力的1个首要课题。

  借金奈会晤的东风,中印双方在进1步强化区域互联互通以及经贸合作、彼此分享经济发展红利的条件下,相信人文交换也必然会进1步实现有效融会,推进中印互相造诣、互相“照亮”。

  (孙宜学,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换钻研中心钻研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