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9-26 21:41 的文章

聚来江苏六成“洋脑”? 苏州这套“人才心法”有得看!

引力播

◎顾善闻 王伟民 陆晓华 商中尧 / 圆桌观察员

一个德国人,扎根苏州,痴迷于“生态治水”,一干就是11年。

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他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一座城市,吸引了全省63%的高端外籍人才,越来越多的“洋大脑”们结伴而来、争相而来,更死心塌地留了下来。聚在一起、扎堆“烧脑”,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德国博士的“苏式治水”

多年来,昆山周市镇珠泾中心河的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前后共进行了三轮治理,效果一直不好,投诉信一封接着一封。

正当相关治理问题陷入僵局之时,德国的盖勒(Gunther Geller)博士来了。

2003年来到中国的盖勒,是世界一流的人工湿地专家,也是园区引进的第一批“洋专家”、“洋领军”。

2008年,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园区注册成立。苏州德华是一家专注于生态工程的中德合资公司,专门为中国乡镇单元提供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数据管理为一体的生态项目综合服务。

引力播

日前,由德华设计施工运营的昆山周市镇珠泾中心河水体生态修复项目,被比利时水环境领域的专业杂志《水利工程》(Aquarama)报道,并成为该期杂志封面文章重磅推介。

“公司取名‘德华’,寓意德国技术与中国文化完美结合,为苏州打造一片片生态湿地,为中国水生态治理做出一份贡献。”德华公司董事长杜建强说。

盖勒博士是德国生态工程协会主席,在欧洲和全世界已有40年生态治理经验。来中国后,盖勒始终以实际行动专注于生态湿地以及生态理念在苏州生根落地。

盖勒经常带领德华团队深入百姓家,前往问题最突出的第一线。在他的生态理念中,沟通与技术一样重要。生态环境的治理,要技术,更要“智慧”。他一直主张以系统的、全循环治理方案,用生态工程恢复河流的生命。

引力播

盖勒博士(右二)到市民家中做客交流。

和盖勒11年来在苏州参与治理的20多个项目一样,如今的珠泾中心河彻底脱胎换骨。

河流不仅水质稳定达标,更成为了“珠泾花园”,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生态之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附近很多居民来河边散步、聊天甚至跳舞。

“生态修复是生态治理中,复杂系数和难度系数最高的工程。珠泾中心河的生态修复,成为全国破解这一难题的成功样本。盖勒博士的生态工程,给苏州的生态环保带来了新亮点。”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王建明告诉“苏州圆桌”(微信ID:suzhouyuanzhuo)。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盖勒荣获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荣誉称号。德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已成为苏州生态治水领域的“隐形冠军”。

“盖勒”们背后,藏着“秘钥”

苏州,可不是只有一个“盖勒”;苏州的“德华”,也远远不止一家。

早在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就启动了“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12年来,累计吸引外资项目4800多个,汇聚科技创新型企业4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5家,上市企业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8家。

苏州工业园区成了开放和科技创业的桥头堡。在这里抢滩上岸的,不仅有优秀的国内人才,更有不少像盖勒一样的“洋专家”“洋领军”。

外籍人才,就是园区科创的一把“密钥”。

引力播

苏州发达的产业和技术为外籍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