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9-11 06:24 的文章

打造湾区职教人才“后花园” 清远理应有所作为

  6日上午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透露,省教育厅日前授予清远市“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清远市和全市8个县(市、区)已全部成功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县(市、区)”。

  成绩固然可喜,“后手”还需给力。笔者近日走访清远多个县市区,与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交流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他们共同的呼唤之一还是人才。前期召开的清远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坚定“一区”发展定位,紧扣加快“入珠融湾”主题,推动广清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对清远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这为清远加快教育“入珠融湾”带来了更大的机遇。面对机遇,清远最大的抓手、最好的切入点还是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大湾区,主动搭建与大湾区紧密相连的职业教育互动平台。

  一方面继续健全、完善交流机制,主动邀请大湾区职业教育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发展,形成共建共享职业教育成果;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营造政府、行业协会、校企一体化育人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为加速“入珠融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清远“教育方案”。

  就珠三角城市而言,转型步子迈得很大,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同样明显,当地一些职业院校虽然很早之前就开设了与工业智能相关的专业课程,但是仍未能满足市场人才需求。至于清远,随着工业园的完善和更多高科技企业入驻,加快培养新型“灰领工人”也迫在眉睫。如何解决企业对此类人才的渴求?“引进来”固然可以“解渴”,但绝非长久之计。从长远来看,自己培养才是正确之道。

  事实上,清远已经初尝职业教育的“甜头”。通过把“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清远的职教院校已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贯通。

  通过企业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技能型”学生和“双师型”教师成为清远产业升级发展的人才支撑,而各类职业教育也为清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才红利”。

  放眼今后,人才无疑是清远在未来激烈竞争中最重要的“法宝”之一,也是清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当前,清远正推动新进驻省级职教基地首期工程的5所高职院校在10月顺利开学,加快二、三期工程建设,力争到2021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学位5万个以上。当务之急,清远还需进一步细化举措,发力职业教育,以打造湾区职教人才“后花园”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