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8-10 14:56 的文章

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主持并整理:杨晓猛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教授

    嘉宾:

    蒋雨桐 大连天港科技公司总经理

    陈  伟 东北财经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

    宋学斌 华夏银行大连分行科技部总经理

    王守一 中元金信(大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吴国伟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吴春杰 大连银行首席CIO

    张胜杰 大连信雅达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曲云龙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副院长

    刘  汀 交通银行大连分行科技部总经理

    孙冠桦 大连秘阵科技创始人

    胡剑锋 大连创业工坊董事长

    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与供给

    蒋雨桐: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以网络安全为例,到2023年全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140万,其中,金融行业的人才缺口占到1/3。未来,银行的科技部门将逐步演进成为科技公司的角色定位,不仅为银行内部提供信息化服务,还通过各类科技创新的手段,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解决方案,因此对金融科技人才需求迫切。

    吴春杰:金融科技岗位是技术发展至今的必然阶段,需要用新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从校园招聘看,信息管理类专业多、软件开发类专业少;从社会招聘看,以长期服务、相互了解的技术人才为主,或其他科技行业的人才。总体看,金融科技人才供给不足,最紧缺的人才包括:一是金融科技系统架构设计人才。基础架构的设计规划人才可以通过社会招聘方式实现,但应用架构的设计规划人才,则较难通过社会招聘实现,因为应用架构的设计规划具有前瞻性且涉及银行多个系统的联动性,具有一定难度和高度。二是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应掌握较新的科技技术,熟悉银行业务,且能将业务和技术真正融合,以客户为中心落实到银行系统中去,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

    刘汀:目前,金融科技人才存在结构性失衡。从总行看,需要软件架构和系统架构人才、项目管理和网络安全专家;从分行看,需要软件产品设计、策划、营销、数据分析、采集支付、运营管理等人才储备。一是银行传统业务需要转型。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金融生态环境变化,对银行人才支撑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银行技术手段需要创新。银行对技术创新需求由单点突破转向综合化,类似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三是银行人才激励机制需要深化。需要对照市场变化,将金融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改革薪酬机制。

    孙冠桦: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未来5G的应用,对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20年,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前沿金融科技的资金投入将超过2000亿元。预计到2022年,金融机构整体IT资金投入将达到4000亿元。银行和科技公司之间要打破甲乙方关系,建立新型融合共生关系,多交流、多分享,避免懂业务不懂技术、懂技术不懂业务的脱节,共同推进金融科技人才能力建设。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方向

    陈伟: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发展,要注重业务和技术并举,突出融合作用,强化新技术对传统业务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即要有技术赋能或技术再造传统金融业务的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宋学斌: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需具备三种意识:合规意识、利他意识和学习意识。同时,要具备三种能力:扎实的技术能力、金融专业知识能力、管理协调能力。金融科技公司应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要有容错机制,为金融科技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王守一: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方向涉及金融业务、金融技术、项目管理能力等内容,科技赋能业务,业务引领科技,金融科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可分为前瞻研究型、技术操作型、事务型等三种类型,侧重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具备敬业精神、专业精神、自我学习及沟通组织能力。

    张胜杰:金融科技人才要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金融业务或技术方面达到一定高度。一是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并快速产生价值。二是有潜质完成客户要求,如架构和需求分析、项目控制和完成、新技术学习和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