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30 11:51 的文章

滨州市外事办:成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的全国性试点单位

滨州市外事办:成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的全国性试点单位

  活动现场

滨州市外事办:成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的全国性试点单位

  滨州市外事办党组书记、主任郭金鹏在年中“亮进度”政务公开活动上发言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滨州报道

  7月28日,滨州市举行“攻坚2020·筑梦富强滨州”市政府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年中“亮进度”政务公开活动。2020年上半年,滨州市外事办工作推进情况如下:

  (一)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及《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方面

  市外事办承担协助举办第二届世界高端铝业峰会、首届世界家纺大会、中国(滨州)高端化工产业高峰论坛等国际会议任务。市外事办积极与市发改委、工信局等主办单位对接,认真准备报批材料,谋划翻译队伍的组建、会议期间的外宾接待、外事礼宾礼仪指导等工作。

  (二)其他主责主业方面

  一是牵头抓好入境人员疫情防控。

  1、制定政策。截至6月30日,出台文件31个,召开入境人员疫情防控会议11次,实现了入境人员全链条闭环管理的政策保障。

  2、组建队伍。从市外办、公安、交通、卫健等部门单位抽调99名精干人员组建入境人员疫情防控专班,派出驻北京、天津、兰州、济南、青岛5个工作组。截至6月30日,滨州市入境人员累计1603人。

  3、在全省范围内做到“五个率先、两个严格”。即率先执行“点对点”接转;率先开展集中接转;率先派驻出入境口岸工作组;率先实行14天“一对一”随访和居家健康管理;率先明确海员上岸后集中隔离14天。严格执行提前报备制度;严格落实集中或居家隔离措施。

  疫情初期,市外事办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拓展国外物资供应渠道。从德国、芬兰、韩国等联系口罩货源共18.082万只,防护服货源8.241万套,有效补充了疫情初期滨州市防控物资需求。在市外事办倡导下,市海归协会发起捐款活动,共捐款5.72万元。

  国际抗疫层面,滨州市在4月份成功与乌克兰克里沃罗格市进行全省首次对外疫情防控经验视频交流活动。省外办给予高度评价并发文在全省推广。5月份,市外事办制作宣传滨州市企业抗疫和复工复产情况的视频,通过德国巴符州轻量化局向其管辖的1000多家企业展示滨州经验,共同抗疫。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级试点项目落地滨州。

  积极争取国家友协、省友协的支持,市外事办成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的全国性试点单位,也是全省唯一的试点单位。“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是由国家友协发起的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拓宽滨州市海外人才培养的路径,促进滨州市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三是实施“外事惠企”工程。

  1、服务全市重点复工复产项目,用足用好外交部制定的对外邀请“快捷通道”,协调省外办为北海新区和博兴县的企业办理外籍客商和技术人员邀请函。

  2、大力引进外专人才。市外事办与省外专局签订“手拉手”战略合作协议,为滨州市引进海外人才。

  3、调研全市53家在境外有投资项目的企业,了解其复工复产派出人员的需求,争取省外办支持,高效服务企业。组织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赴县区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外向型企业服务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宣讲领事保护政策、推介APEC商务旅行卡。

  4、制定《APEC商务旅行卡管理细则》。把更多的企业纳入滨州市APEC商务协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企业交流。

  5、实施“企业白名单”制度。将信誉好潜力大的企业纳入“白名单”,为其提供涉外服务。

  6、试行外事联络员制度。每个外向型企业确定1-2名业务骨干作为外事联络员,及时与市外事办交流信息。

  四是紧盯“双招双引”中心任务。

  1、积极推动澳大利亚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来滨投资事宜。该大学拟出资3000万澳元在滨州市合作办学,经市外事办积极联络,滨州市魏桥渤海科技大学与其达成合作意向,目前正在积极跟进。

  2、积极推动芬兰职业教育项目落地滨州市。

  3、推动市妇幼保健院、愉悦家纺公司与韩国整形医院的合作。

  五是实施“外事惠民”工程。

  1、强化领事保护宣传工作。在市广播电台做了宣传领事保护访谈节目,在鲁中晨报做了整版领事保护知识宣传。

  2、继续推动民间外交。到县区及市直高校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对外交往需求。

  3、与法国尼奥尔市进行对接,探讨建立友好城市事宜。

  4、结合端午节,组织“外国友人看滨州”体验中国民俗活动。

  5、制定《公共标识英译规范》,提升滨州市整体国际化水平。

  六是编印《外事活动指南》规范外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