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30 07:27 的文章

大教育该如何培养未来的人才?王树国:紧扣时代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原标题:紧扣时代需求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如今,人类知识正进入指数级增长的时代,学习知识的方式也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互不打扰”的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面向未来,该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改变,才能跟上这个时代,培养出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天,本报特别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和西安市铁一中学校长庆群,听大学校长与中学校长谈人才培养。

大教育该如何培养未来的人才?王树国:紧扣时代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大学的人才培养要紧扣时代需求,培育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大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牢记教育使命,不忘育人初心,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认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初心所在。

为西部培养留得下、守得住的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是盛宣怀在上海创立的南洋公学。1956年至1957年,交大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塑造出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这也成为交大人的精神血脉和不变底色。这种精神的生命力源于“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坚定理想,源于“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崇高信念,源于“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执着追求。

迁校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研领域的第一,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以及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创造了3万余项科研成果,其中有237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

西迁64年来,交大人始终传承爱国奋斗的精神基因,超过28万名西安交大毕业生中,近50%扎根西部,为建设大西北而奋斗,他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新时代交大人的精神风骨。西部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资本投入可以快速上升,但人才储备配套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重视给西部培养人才,培养留得下、守得住的人才,是西安交大一直在做的事情。

大学的人才培养要紧扣时代需求,培育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大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牢记教育使命,不忘育人初心,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能支撑人的一生。“德”包含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年轻人知道,他们对国家和民族肩负着责任与使命,他们是这个民族的接力者、传承者,需要具备正确的意识、奋进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独特办学定位,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致力为国家和西部培养急需人才、顶尖人才。学校不忘教育初心,牢记学校使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引领“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依托,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奋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主动进行产教融合深水区改革,积极探索中国21世纪高等教育的新形态和新路径。

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安交通大学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起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2006年,学校实行了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2017年,学校又成立了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学校还坚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探索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大学和社会要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