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29 21:04 的文章

既重借助“外脑”,也重苦练“内功”

  [摘要]在追赶超越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这些问题,倒逼延安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务实管用的措施,借助“外脑”来破题。

  土壤板结、果品老化、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让延安市380万亩苹果面临收入“天花板”;石油采收成本偏高、国内外油价“倒挂”、原油深度转化能力有待提高,延安市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极度缺乏专业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医学人才流失加快,群众花钱去外地看病现象增多,公共医疗服务品质亟待提升。

既重借助“外脑”,也重苦练“内功”

  延安新区  | 刘浩

  在追赶超越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这些问题,倒逼延安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务实管用的措施,借助“外脑”来破题。

  24名院士、239名院士专家团队成员,23个院士工作站,构建起延安市创新发展“最强大脑”,在能源化工、农业产业、生态水务等重点领域破解技术难题、激发创新活力。

  引进“最强大脑”产生的实际效应,不仅让延安市的土壤环境得到改善、能源开发效益提高、百姓就医上学便利,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家学者传帮带,培养出一批本地人才,形成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共同发展、良性互补的格局。

  以“智高点”抢占制高点

  洛川县苹果产业研发中心主任李前进,被当地果农亲切地称为“李院士”。早晨,他刚刚进了苹果产业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就接到果农打来的电话:“李院士,这会还能给苹果涂秆不?”

既重借助“外脑”,也重苦练“内功”

  延安苹果

  “可以涂。天热了,药的浓度可要比6月低一点。搞不清楚的话,上来说。”虽然自己的办公室在县城的研发中心,但李前进更喜欢到塬上的基地里。

  特别是建成束怀瑞院士工作站后,他研究苹果种植技术更有劲头了,恨不得把专家的知识统统倒进自己肚子里。

  果园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重茬病,李前进一直在研究破解办法。专家到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办法:棉隆熏蒸技术。

  原本需要采集土壤分析有害物质,找出病菌元素进行化验,才能对症下药。“其中的细节很多,现在专家直接给了答案,”李前进说,“比如土壤温度在18~25℃、湿度在40%~60%,熏蒸完需要放气等等。”

  每个数据、每个细节,都直观清楚。“我们自己做方案可能要几年,拿专家现成的方法,只需要试验是否适合咱。一下少走多少弯路啊!”李前进说。

  问及怎么把院士引进来时,李前进有点自豪地说起自己2018年参加“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去山东农业大学学习的过程。“当时正在研究重茬建园,就选了这个方向的导师,”他说,“束院士和我导师又是师兄弟,这不就套上‘亲戚’了。”

  延安的院士工作站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缘分”。落地宝塔区的山仑院士工作站,也是缘起河庄坪镇党委书记刘震,在下乡过程中一次偶遇。

既重借助“外脑”,也重苦练“内功”

  安塞南沟村苹果种植基地

  针对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急需高效灌溉,而刚建园的果农没有收益、不愿购置灌溉设施的问题,山仑院士工作站带来一种新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移动共享山地苹果滴灌系统。

  目前,滴灌技术在志丹县、吴起县、宝塔区的5000多亩果园里推广应用,让果农省时省力又省心。

  近年来石油、煤炭市场疲软,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作为石油机械企业,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走到了转型突破的关口。

  由于国内超深井、高温高压井所需管材及其扣型存在不足,开采过程中的腐蚀和结蜡问题未有效解决,油气田开发仍需技术上的支撑,同时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也都需要全面升级。

  2019年,李鹤林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嘉盛石油,这些技术难题出现了转机。

  在油气富集区,通井、射孔、压裂和生产均为同一套油管,油管的上卸扣次数需达到3到6次。根据油田相关数据反馈以及现场调查,目前普遍使用的油管,废品率较高,很难满足现有工况条件。

  在院士工作站的助力下,嘉盛石油针对性的开发生产了特殊螺纹油管。新型油管装卸各16次仍保持扣型完好,并且完全实现了螺纹接头与管体的等强度设计,台肩密封结构大大提升了接头的密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