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圈”怎么建?川渝两地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取真经”
落地怎样?
政策互通、市场共享
各地已经在纷纷行动
7月25日,重庆市荣昌区远宏物流园,货箱里堆满了重庆市明珠塑料有限公司的产品,装载黑色管材的大货车正准备运往泸州港发货。
“从泸州港运起运,每吨物流成本相较于之前从重庆上船,节约了50元左右。”重庆荣诚物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血激动地说。
重庆货,四川港,共建共享共赢。一家公司的小切口,背后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的大战略。
“不要觉得50元很少,对于物流园里很多发货辆上万吨的企业来讲,这能省下来很大一笔物流成本。”王血说。
2019年7月,重庆市明珠塑料有限公司首次将进口原材料通过泸州港运抵荣昌区,写下了泸州、荣昌共建物流无水港的序章。
有了在泸州港的第一次“试水”后,泸州、荣昌两地政府积极对接。2019年10月28日,“中国四川港务 荣昌无水港”在重庆市荣昌区远宏物流园正式挂牌。
以陶、夏布和折扇为代表的荣昌非遗特色产品,曾经很长时间内都是通过重庆港出口到东欧、中亚等地区。2019年年底,G8515广泸高速开通,荣昌至泸州的车程缩短30分钟以上,荣昌远宏物流园也开始考虑改变传统运输线路,更多通过泸州港输送。
“从我们物流园区出发到泸州港,只用一个多小时,但这里到重庆大概是170多公里,基本上两个小时左右,所以走泸州港的时效性更高。”王血介绍,里程更短、用时更少的同时,“车辆的损耗也要小些,运输成本也能得到相应的下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战略基础,加快了两地经济的相互合作。”王血认为,荣昌、泸州都属于成渝沿线的黄金结合点,两地之间达成的战略协议,有国家政策指导,可以更快地推动两地之间的合作发展。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无疑是个福音。
“以前我们想把业务拓展到其他区域内,基本上过去后是四处碰壁。由于对当地政策、要求不了解,在业务开拓、业务运行上都很受限。”王血表示:“现在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东风,双方的政策互通,更利于两地的物流企业加强合作。”
邻水县渝北—高滩城际轻轨项目。摄影 孔虹
无独有偶。在川东北,紧邻重庆的广安市邻水县,正在大力发展以汽车摩托车配件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
目前,全县已经有71户规上装备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底盘系统、电气系统、发动机系统、车身系统、设计研发完整产业链。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升温的背景下,邻水汽车摩托车配套产业正在谋划如何抢抓这一机遇,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邻水县经信局局长王斌源介绍,今年以来,邻水多次前往重庆考察学习,对重庆的营商环境感触很深,在他们看来,当地营商环境相比之下更好,不仅政务服务态度更好,而且效率更高,很多职能直接下放到园区。
摄影 孔虹
为此,他们也考虑,向重庆学习,把更多职能下放到园区,让企业可以在园区就近办事,而不需要再跑到邻水县城。
“另外,依托雄厚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实力,重庆的工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邻水也要学习重庆重视人才,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以此为基础促进邻水工业转型升级。”王斌源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川南到川东北,尽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规划纲要现在尚未出台,但各地已经纷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