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21 15:53 的文章

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通用标准研制

  摘 要: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通用标准研制是实现新工科建设目标、保证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首先提出新工科通用标准制定原则和基本思路,接着分别分析未来工程发展趋势及特征以及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几种工程人才培养标准,为新工科通用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最后对研制出的新工科通用标准进行诠释,以期为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新工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为各层次新工科教育质量标准研制提供基础,为各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可比较、可衡量的总体质量要求。

  关键词:新工科;通用标准;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复杂工程问题;多学科交叉;职业素质;工程伦理;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

  作者简介:林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公共管理学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工程教育多学科交叉创新引智基地执行主任。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Supported by the 111 Project)(B20073)

  新工科建设是继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推动我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其最终落脚点是人才培养,新工科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是实现新工科建设目标、保证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新工科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由通用标准、专业类标准、专业行业标准和专业学校标准四个层次标准构成,其中最基础、最本质、具有宏观指导和引领作用的是处于顶层、属于学科门类层面、适用于新工科所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即通用标准。

  本文聚焦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通用标准(以下简称“新工科通用标准”或“通用标准”)研制,强调通用标准的研制要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行业产业,要立足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并向世界提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首先提出新工科通用标准制定原则和基本思路,接着按照原则和思路的要求分别分析未来工程发展趋势及特征以及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几种工程人才培养标准,为新工科通用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最后对研制出的新工科通用标准进行诠释,以期为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新工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为各层次新工科教育质量标准研制提供基础,为各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可比较、可衡量的总体质量要求。

  一、新工科通用标准制定原则和基本思路

  1.新工科通用标准的制定原则。

  新工科通用标准的制定原则应以实现新工科建设主要目标为根本。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表述为:“主动布局、设置和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工程学科与专业,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工科通用标准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追求质量卓越:新工科建设强调的是在不同类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在通用标准中应该反映在服务面向、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在服务面向方面,新工科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满足国家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这些战略的实施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等均需要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卓越工程人才。在竞争优势方面,新工科各专业培养的本科层次工程人才应该完全胜任生产一线的各项工作,逐渐成为本领域的技术骨干或领军人物并引领产业发展。在发展潜力方面,新工科专业培养的各类工程人才必须在终身学习、动态适应、创新创业上具备优秀的能力和素质。

  面向未来发展:新工科专业培养的人才要面向中国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的未来发展需求,这是因为:① 进入21世纪,许多学科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迫使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有效和稳定知识的学习;②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调整和迭代周期不断缩短,导致对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加快;③ 新工科本科人才培养的学制不可缩短,在学生入学前制定的培养标准无法满足学生毕业时社会及行业对工程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需求培养新工科专业人才应该成为通用标准的重要导向。

  满足国际要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全球化对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两方面要求:一是熟悉多国文化和法律法规,具有在跨文化环境下交流合作和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二是培养出来的本科工程人才的学历能够获得国际互认,以满足国际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与此同时,新工科通用标准应该能够作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标杆,为国际工程教育界广泛认可和接受,成为中国工程教育走向世界、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影响国际工程教育质量标准的标志。因此,通用标准的制定不仅要着眼于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而且要立足于对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影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