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21 12:40 的文章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打造人才科创新高地

  近年来,花桥经济开发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不断加码人才科创建设,依托临沪优势、彰显国际元素,做好“平台+环境+人才”文章,着力建设100万平方米科创空间的花桥国际创新港,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发展有招有为、有声有势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推动花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平台 在集聚创新资源上下功夫

  产业是人才集聚的“蓄水池”,人才是产业崛起的“发动机”。花桥着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特别是花桥国际创新港建设,以科创载体引才。花桥国际创新港以“一轴双核六园多平台”空间布局,贯穿一轴引领,实现双核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聚焦大数据应用、大健康医疗、大通信设计、大智慧交通,打造具有花桥特色、国际元素的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

  2018年11月8日,花桥国际创新港开港,中韩(昆山)智能创新中心、花桥跨国联合创新空间、中科花桥科创育成中心等5个创新平台入驻。无人机精密任务控制技术项目等20个人才科创项目,硅谷花桥国际创新基金等5个科技金融项目,中俄特种电机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昆山复旦科技园重大科创平台签约落户,为花桥国际创新港起锚远航推波助澜。

  2019年新落户的可可空间长三角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在落户之初,希望借助花桥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找一个便于联动上海的载体,最终他们选中了花桥管委会办公大楼江苏国际商务大厦。花桥党工委、管委会经过研究,决定发扬“店小二”精神,让出江苏国际商务大厦,使可可空间这一重大项目顺利落户。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于2019年11月22日调研花桥,听闻此事后,给花桥“点赞”:“花桥和昆山是一个能让人找到激情的地方,这样的做法真正体现了思想解放‘无禁区’。”

  截至目前,花桥国际创新港共引进科创平台载体21个,科创空间超66.4万平方米,建立大数据产业园、昆山跨境贸易小镇、财智科技园等成果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功能层级明晰、特色鲜明的科创载体群。

  广视角 在一流营商环境上做文章

  一方面,花桥“自转围绕公转”,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实施的机遇,深化对接融入上海,吸引昆山复旦科技园、可可空间长三角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沪苏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中心等一批对接上海平台载体相继落户,在承接上海高端科创资源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另一方面,以“生态、业态、形态、神态”有机融合,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并重,以国际化、都市型标准谋划四大“城市客厅”建设,全力打造一批体现花桥未来城市形象的优质工程。

  目前,花桥四大“城市客厅”建设项目已完成轨交科创综合体、老镇区城市更新、花家水湾等专项规划,先导区城市亮化工程也已惊艳亮相,艺体馆、绿地商业中心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世美书房、足球场等功能场所投运,商务城中专、徐公桥小学室外体育设施开放。在规划建设四大“城市客厅”的基础上,花桥着力推动生态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建成曹安体育公园、鸡鸣塘公园等12大城市公园,持续推进景观小品、城市绿雕建设以及闲置地覆绿工作,完成绿化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塑造了“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形态。

  引人才 在厚植创新潜力上谋发展

  建设花桥国际创新港科创载体关键在于人才支撑。花桥将人才优先发展置于战略地位,围绕产业统筹人才引育,联结国际资源,联动国际平台,用好俄罗斯、西班牙、韩国、英国等国际资源渠道,大力引进“外专”人才和“海鸥”人才,对接中科院、复旦、浙大、西交大等院所高校,引进创新创业人才,鼓励企业加强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与韩国科学院共建中韩(昆山)智能创新中心,为企业与高校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持。全面落实“千企千校产业科创合作万里行”“祖冲之攻关计划”工作要求,开展与西交大、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产学研专场等大院大所对接活动14场,联合中韩(昆山)智能创新中心开展跨国技术合作交流,对接技术合作3项。完成企业技术合作需求260个,形成产学研合作意向项目130余个。

  为打造更高水平、更具磁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花桥不断加大政策服务力度,全面落实昆山市人才科创“631”计划、“头雁人才”工程等,培育了一支强大的科创人才团队。仅2019年,认定江苏省双创人才、省六大人才高峰、省双创博士各1人;认定姑苏领军人才3人、姑苏天使计划5家、昆山双创人才22人;新增人才科创项目102个,其中海内外院士项目4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3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家。花桥还获评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昆山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