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15 13:16 的文章

“后浪”滚滚来 宁波多措并举培育青年技能人才

“后浪”滚滚来 宁波多措并举培育青年技能人才

“后浪”滚滚来 宁波多措并举培育青年技能人才

导师带徒、赛事助推,越来越多青年技能人才在宁波技能舞台上发光发热。(周琼 任社 摄)

  政策助力、平台助推、资源汇聚,在一系列举措的共同作用下,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技能人才在宁波技能大舞台上崭露头角。

  奉化“技能成才路”这样走

  “把生产大型气缸的不合格率从40%降到10%不是目标,降到1%以下我才满意……”32岁的“宁波首席工人”“宁波市技术能手”朱军坚定而自信地对身边的学徒说。回忆起2013年自己刚到奉化入职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朱军怎么也不会想到只有高中学历的外省农村青年在奉企两三年就实现了逆袭。

  到奉企从事技能工作,打交道最多的政府部门就是人社部门。朱军不止一次说,没有奉化人社部门搭建的技能竞赛平台,就没有自己的成长。来自当地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当地连续6年举办市、区各级技能大赛24场,参赛人数1500余名。正是通过这些比赛,朱军先后获得宁波市“凤麓杯”数控大赛二等奖、宁波市职工技能“精英赛”数控车工第一名等成绩,从而得以脱颖而出。

  根据“以赛代评”政策,取得优异成绩的朱军被奉化人社部门评为技师,这是对朱军的最好激励。记者了解到,这几年,通过赛事选拔,当地评出技师34名、高级工166名、中级工109名。对于这些在赛事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工,人社部门又组织他们参加省市优秀青工培训班等,帮助他们提升理论水平。通过系统性学校,目前,曾经只懂得“手上功夫”的朱军,如今成长为企业“老师傅”,先后编写《数控机床撞车案例分析》《液压夹头保养培训教材》等培训资料7份,通过“师带徒”等形式帮助企业培养数控实用型技术人才500余人,其中200余人取得数控车工、铣工高级工职称,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当地人社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技能人才,近年奉化区人社部门正大力实施“技能提升”系列工程和“技能兴奉”行动,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更加丰富多样,培养体系更加完善。2019年,当地新增高技能人才近6000人,同比增长近50%,增幅全市第三,青年技能人才比例不断上升。今后,随着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政策的落地见效,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朱军”脱颖而出。(吕凯 周琼) 

  江北:直接认定,打通高技能人才上升路径

  在江北,一批企业的一线技能人才正突破原先漫长繁琐的鉴定模式,跃身为高技能人才。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95”后小伙儿徐新逸就是其中一位,此前不久,他刚通过直接认定,成了高级工(三级)。

  自2018年6月入职至今,徐新逸一直在公司从事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机加工工艺等一线工作。他凭借一身过硬的实操本领,参与了十余项新能源产品研发和多个产品机加工精益生产,成功地让加工时间缩短20%,生产效率提升15%,年产值200余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业绩也成为他跨级晋升,成为高技能人才的“敲门砖”。

  徐新逸说,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不仅是对他这几年努力工作成果的认可,也给很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一线技工更多晋升渠道。

  记者了解到,“直接认定”作为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一种创新模式,深受企业和一线员工的欢迎,目前,在江北区已有多位一线技能人才通过这一路径实现技能等级提升。

  当地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江北区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努力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大军。人社部门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QQ、电话等渠道向企业和个人宣传;线下针对意向企业主动上门服务,先后赴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中策集团、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三星医疗电气等二十多家企业,从援企稳岗、技能人才培养等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性解读。江北人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会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在企业内部选拔更多优秀技工,为他们提供脱颖而出的平台。同时,当地还会开展项目制培训,推动企业的技能人才自主认定、企业自主评价,为技能人才打通快速成长的通道。(许宇清 周琼) 

  镇海:技能大赛中走出“90后”首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