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供电局提供青年人才成长平台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武丽芳 武誉 路路 报道 “十三五”期间,从国家到各省市都在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依赖传统管理模式和科学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现阶段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平台是实现科技、经济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保障,青年人才是企业转型发展与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助推剂。因此青年人才利用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对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谈“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与“平台建设”。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研究青年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服务青年成长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青年创新创效机制,打造青年攻关和科技创新的专属平台,并基于专业领域、行业需求等相关因素,整合资源,打造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破解行业瓶颈难题。
一、“搭台子”,提供青年人才的成长平台
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项目搭建模型,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及“五小”征集创新活动,对创新成果发布、创新成果展出、自主创新人员典型事迹宣传等系列活动进行平台内外推广,将创新实践成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增强青年员工自主创新意识,促进个人价值成长;科技创新平台以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等为依托,以创新型领先人才为核心,组建创新型团队,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力;科技创新平台组织青年队伍积极参与“青年科技创新论坛”、“青年科技论文大赛”等各类有影响力的青年创新创效品牌活动,促进青年创新成果推广应用;通过“青年技术交流会”,青年技术骨干相互交流借鉴经验,加快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实现成果共享,激发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始终把握和遵循青年人才的成长规律,做好青年人才创新创效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以创新出成果,以成果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努力将阶段性活动转变为长效工作,确保创新实践活动持久、深入的开展。
二、“压担子”,加强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
人在青年阶段思想活跃,具有丰富想象力,科技创新平台出台激励措施,促进青年人才在技术研发中大胆创新,在科研实践中增长才干,通过岗位实习和现场实践,在掌握基本技能和经验后,去生产一线寻找项目和推广成果,大胆放手,独立承担研究方案设计,参与成果报告编写和在重要场合发布科研成果并进行技术汇报,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加速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压担子”,加强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在挑战性工作中激发潜能,培养青年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通过运用科技创新平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青年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开辟“学习个性化、训练差异化、管理精细化”模块训练;在科技创新平台入围导师内选派,对青年员工进行全方位辅导训练,构建高技术技能青年人才,用“师带徒”机制形成对青年的“牵引力,推力,压力”管理,引导青年在科技创新道路上选择、设计、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业务精湛的技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就坚强的人才保障。
三、“架梯子”,培养青年人才的创新方式
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整合培训教育资源优势,便捷开展青年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以赛促练,助推成长,形成青年人才团体“学而优则重用”的氛围。运用“思维开发+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分内容、分层次、分重点地进行“科技创新理念”培训,培养和提高了青年人才的科学决策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知识、开阔思维的同时,有效了解市场动向和科技发展走向,加强推动企业工作效益。开展青年科技大赛评选表彰工作,以青年人才推选为契机,建立多层次人才举荐表彰机制,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铺设社会通道,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探索出标准化、系统化青年人才孵化体系。通过运用实施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定期培训、课题构建、导师辅导,任务分派”的团队结构,构建人才精益化、标准化培养模式,实现常态化培养、制度化运行,有效提升青年员工成才速度,促进青年员工个人价值提升,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快速发展的双赢,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实践经验。根据科技创新平台中行业专项青年人才指标,逐步细化本单位对青年人才的评估标准,逐步推行推行青年人才评估制度,通过评估合理界定人才,挖掘青年员工潜力;青年人才培养施行动态管理原则,培养锻炼新参加工作员工,建立后备青年人才信息库,保持青年人才库专业化、多样化、高层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