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6-26 07:46 的文章

法学院民族法治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2016级法藏班毕业纪

  6月,毕业季如期而至。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藏语实验班)19名藏族同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顺利毕业。回顾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从千里迢迢的藏区来到北京,翻山越岭、克服困难,最终学有所成。他们作为双语法治人才,肩负职责和使命,将继续服务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作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培养毕业的第三届双语法律人才,他们见证了民族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

  一、2016级法学(藏语实验班)人才培养效果

  2016级法学(藏语实验班)(简称法藏班)共19人。自入学以来,学校和学院对其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在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计、师资等方面倾注很大心血。时至毕业,收获了丰硕成果。

  全班15名同学参加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13人通过(包括C证),法考通过率达到87%。另有一人通过客观题考试,未通过主观题考试。

  全班有6名同学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将继续在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读研深造。

  除读研继续深造外,所有同学都选择扎根边疆,回到西部藏区工作。受疫情影响,就业工作延后,目前已有同学就职于甘肃报业集团,还有的同学或者参加甘肃省、青海省的选调生考试,或者等待藏区公考等。他们将成为我国民族地区建设的新生主力军。

  二、民族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回顾与总结

  从2014年招收首届法学(藏语实验班)到今年2016级法藏班的毕业,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已经完整培养了三届民族双语法治人才,共计61人。人才培养得益于全社会的支持关注以及学校、学院的精心培育。迄今已经探索和打造出一条民族法治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路径。

  校内协调,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应对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法治人才极度缺乏的实际困难,充分利用本校的学科优势,协同校内外资源,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2014年开始招收首届法学藏语实验班,实施“法学专业+民族语”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民汉双语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创新和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本可以参考。为此,学校专门多次召开论证会议,讨论修改培养方案。2018版法学藏语实验班培养方案中共开设147学分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了25%的民族语言类课程,在学科方向课程中设置了“藏族传统文化”课程群。

  

法学院民族法治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2016级法藏班毕业纪


2018年版法学藏语实验班培养方案

  加强思政教育,突出政治可靠、德法兼修。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者和接班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建设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需要特别重视和对待。除了思政课程之外,我们在专业培养中贯穿课程思政,努力打造政治可靠的民族法治人才队伍。在全体学生中推行“专业思政+经典导读”计划,制定《法学素养养成手册》,选择与法学专业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经典书籍等作为导读书目,采取名师导读、分组讨论、提交读书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了解中国传统与现实,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尤其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选派专门的老师辅导读书,帮助他们理解经典著作,加深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中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意愿,发挥积极分子的引领作用,积极吸收优秀学生入党。

  

法学院民族法治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2016级法藏班毕业纪


制定《法学素养养成手册》

  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委重视,实现高水平协同育人。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委自2017年开始建立法藏班学生暑期赴藏区法院实习制度。每年暑期,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亲自签发法政明传,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和国家民委人事司统一安排,四省(四川、青海、甘肃和西藏)高级人民法院负责落实,所有法藏班同学均赴藏区法院进行专业实习。法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实用型的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成为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民委的重视和安排下,实现高水平实践育人的目标。

法学院民族法治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2016级法藏班毕业纪


2018年法政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