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一线吹响人才“集结号”
近年来,河北滦平县着力推进人才资源向一线聚集,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2020年5月13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明代清官海瑞在给一位新任县令的帖子中写道,“知县者,知一县之事。一民不安,一事不理,皆知县之责也。”县令要扛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够称之为县令,而人才就要到需要他的地方去,扛起自己的责任,才能称之为可用之人。脱贫攻坚的一线是人才成长的“练兵场”,也是他们发挥才能的“验兵场”,既能够锤炼人才敢于担当的“硬肩膀”,也能够通过脱贫攻坚的一线选出良将。因此,要推动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集结”,让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的人才流动导向更加清晰。
特色产业引才,带动贫困群众就业。人才要发挥出更好地作用,尤其需要人才站在更适合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升人才的使用效率。要引进人才,尤其需要通过特色产业向吸引人才,让人才带动产业,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等8人研发团队,投入500万元繁育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显然,特色产业引才不仅仅为摆脱贫困注入强大的人才力量,还通过就业扶贫,做好了脱贫攻坚的“减法”。
创新人才指导,增强农民技术含量。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需要提升人才的数量,以高质量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人才指导的方式,既能够及时地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难题,也能够培育更多有专业知识的新一代农民。通过微信、钉钉等软件与农民在线交流大豆、板栗、中草药等种植管理经验、传授林果培育技术,推送视频450余条,开展线上教学40余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创新科技指导办法,既能够实现“点对点”的服务,也能够在指导农民的过程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农业技术。
突出事业感召,培育脱贫实用人才。待遇留人一阵子,事业留人一辈子。贫困地区虽然艰苦,但却是磨练意志、砥砺品格的社会课堂,也是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要更好推动脱贫攻坚一线的具体工作,尤其需要突出事业感召,让更多的人才更重视实干实绩,在培养脱贫实用性人才上下功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智慧人社平台培训城乡瓦工、保育员、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人才1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人,全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更实用的人才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才能更快速,更有成效,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力微责任重,百虑加一身”。脱贫攻坚一线呼唤更多的人才,当人才走上脱贫攻坚一线,他们不仅仅有对梦想的追逐,更承载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担。脱贫攻坚的每一项工作都关乎万家灯火的大事,唯有扎根脱贫攻坚一线,求真务实、积极担当,才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总目标。(古弋)
(责编:王倩、董晓伟)
